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吸烟组和非吸烟组COPD患者发病年龄、肺功能受损程度、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率以及吸烟指数与肺功能的关系等角度的对比探讨吸烟因素对COPD的影响。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260例。通过肺功能测试,并明确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根据是否有吸烟史,分为吸烟组COPD患者和非吸烟组COPD患者,其中吸烟的COPD患者140例,非吸烟的COPD患者120例。统计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平均发病年龄;根据COPD的分级标准,分别统计两组中轻、中、重、极重度患者人数构成比;吸烟指数与肺功能的相关分析;肺功能通气(FEV1%pred,FVC%pred,FEV1/FVC%pred)、容积(RV%pred、TLC%pred,RV/TLC%pred)、弥散功能(DLCO%pred)以及小气道功能(PEF%pred,MMEF75/25%pred)等。肺功能分级为重度的患者,经过给予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5天后,再次行肺功能检查,比较吸烟组和非吸烟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与非吸烟组比较,吸烟组和非吸烟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时(P>0.05),发病年龄小于非吸烟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所有的COPD患者根据肺功能分级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组,吸烟组的患者在重度和极重度比例高,而非吸烟组患者在轻度和中度组别中比例较高,两组的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吸烟组COPD患者中,吸烟指数和肺功能分级存在线性变化趋势。肺功能分级越重,吸烟指数越高,两者呈正相关(P<0.05);肺功能等级随吸烟指数的增加而增高(P<0.017);吸烟指数与FEV1%pred,FVC%pred、FEV1/FVC%pred,PEF%pred,TLC%pred,DLCO%pred,MMEF75/25%pred呈负相关(P<0.05);与RV%pred,RV/TLC%pred呈正相关(P<0.05)。4.与非吸烟组比较,吸烟组肺功能FEV1%pred,FVC%pred,FEV1/FVC%pred,PEF%pred,TLC%pred,DLCO%pred,MMEF75/25%pred明显降低(P<0.05)。RV%pred,RV/TLC%pred较非吸烟组明显升高(P<0.05)。5.重度的COPD患者治疗后,与非吸烟组相比,吸烟组肺功能指标改善率明显低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吸烟患者COPD发病平均年龄早于非吸烟患者。2.吸烟COPD患者易发展为重度和极重度COPD。3.吸烟量越大,肺功能损伤越重,主要表现在通气功能、容积功能、弥散功能以及小气道功能明显异常。4.吸烟的COPD患者对治疗的敏感性低于非吸烟的COPD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