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中人文课程设置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n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拟对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中人文课程设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探讨目前我国理工科院校人文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历史原因、现实原因、理工科院校自身管理的原因具体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依据通识教育中人文课程设置的原则、结构、模式以及国内外教育学者的理论支持,主要从建立完善的人文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三方面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其中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将相同领域或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加以排列组合实现课程目标的整个动态过程,是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实现形式,主要由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内容选择、课程模式设置和教学方法等部分组成。人文课程教师是理工科院校开展课程的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入手,引进师资、加强培训,根本上解决理工院校师资匮乏的严重问题。高校通识教育开展的情况除了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加强师资外,更离不开学校的管理支持,将科学管理落实到位,加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实施学分制管理、构建多元化评价方法等具体措施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理工科院校人文课程设置问题亟需解决,只有从根本的体系上建立完善的人文课程体系,合理学科专业结构,才能够科学的解决课程设置问题,实现学科间的合理设置,实现通识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
其他文献
高校学生伤亡的危机事件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高校中不断发生伤亡事件,让我们认识到重视学生管理的重要性,还意识到危机事件有效防范和解决的必要性
教师研究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使教师研究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本文应用内容分析法和访谈法,研究了近20多年间我国中学生物教师研究状况的变迁。
我国环境学家曲格平先生曾经说过:“要解决环境危机,人类必须首先进行一场深刻的行为变革,创建一种以保护地球和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为标志的新道德和新文明。”①生态环境
在多民族国家中,各少数民族对本民族的认同感是其民族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更是一个民族永续传承的根本。各民族对普遍文化的接受、认同则是国家统一和稳定的基础。中华民族作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互相包容的优良传统,总体关系是和谐的。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
通过在饲料中分别加入不同水平的硫酸铜,初步研究了饲料铜的添加量与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生长、血液免疫因子及组织中铜分布的关系。饲料铜元素的添加量分别为0
过年了,拜年窜门子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先给长辈拜年,再给好友、同事拜年……而今年过春节又增加了一项:与结对亲戚一同过大年。$$眼下,春节期间的“民族团结一家亲”走亲活动已经
报纸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工业烟气中大量烟尘、SO2、NOX等多污染物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烟气的多污染物治理成为环境治理的主要任务。当
采用低能量的砷离子注入和可抑制沟道效应的硅表面预先无定形技术,分别得到了0.13μm N~+/P结和0.17μm P~+/N结,并应用于0.5μm CMOS集成电路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