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以心动过缓、心脑缺血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证候群,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证之一,属中医学中“心悸、怔忡、胸痹、眩晕、晕厥、迟脉证、缓脉证”等范畴。缓慢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困难,一直是临床研究热点。现代医学对本病除了安装起搏器之外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西药治疗疗效欠佳、副作用大、难以长期使用,起搏器治疗效果明确,但具有创伤性及并发症,而且花费巨大,很多病人经济上难以承受。故研究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本研究在复习古今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并结合导师的经验,提出了心肾阳虚、血脉瘀阻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病机,并据此拟定温阳益气、活血通脉的加味参附颗粒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探讨其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电生理机制。 方法: (1)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探讨加味参附颗粒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2)严格按照入选标准选取2006年12月-2008年2月该院门诊及住院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加味参附颗粒治疗组和心宝丸对照组,疗程1个月。 (3)观察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口服加味参附颗粒前后症状和平静心率的变化,并和对照组比较。 (4)分别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口服加味参附颗粒前后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24小时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和最快心率的变化,并和对照组比较。 (5)分别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口服加味参附颗粒前后行食道电生理检查,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窦房传导时间及文氏点,并和对照组比较。 结果: (1)加味参附颗粒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疗效、痊愈率分别为86.7%、30%;对照组分别为73.3%、16.7%。两组比较,加味参附颗粒治疗组在中医证候总疗效及痊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静息心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加味参附颗粒组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2)加味参附颗粒组患者动态心电图总疗效为83.3%,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加味参附颗粒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比较,加味参附颗粒治疗组24小时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3)两组患者治疗后食道电生理检查提示SNRT、CSNRT、SACT及文氏点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对于SNRT、CSNRT、SACT改善无显著性差异;加味参附颗粒组对于文氏点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加味参附颗粒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显著疗效,其机制可能通过益气温阳,温补心肾,兼有活血化瘀作用,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供血及心功能,提高和改善窦房结和房室传导功能。其临床应用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