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郝懿行《尔雅义疏》注释《尔雅》联绵词的内容为研究对象,在对语料进行全面搜集与整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统计法、定量分析法、繋联法、例证法等方法,加之以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等专业知识为支撑,以最终展示郝懿行的联绵词观。 经统计,《尔雅》中的联绵词共有342个,其中叠音形式联绵词有149个,非叠音形式联绵词有193个。郝懿行在对这342个联绵词作注释时,着重从语音角度入手,或以声转、声同、声近、声借等术语来界定联绵词与其语音形式间在音韵地位上的关联,或罗列与之同实异名的方言俗语词而后交待音转关系。另外,他还采用直接列举“引文”的方式,即将该词出现在各古籍中的具体用例罗列出来,以证明该联绵词一直以连文的形式使用。在郝懿行的注疏中,除部分叠音形式联绵词没有其他语音形式外,基本上每个联绵词都有或多或少的音转、音同形式,最多者达十种。从中足以见得他对不同训诂术语的灵活把握度及其明确而扎实的语音观。 在对郝懿行联绵词考释术语、考释方法进行详细归类分析后,本文对他的整体联绵词观进行了初步概括,首先,联绵词(除部分叠音形式联绵词外)一般都有其他语音形式;其次,现代汉语认为联绵词不可拆分,每个音节不单独表意,但从郝懿行的训释看,他认为联绵词单个音节具有表义功能。这是郝懿行在考释每个联绵词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共同点,也是他判断联绵词的标准。虽然在郝懿行考释联绵词的过程中,亦有一些不当之处,比如说他在繋联联绵词与其他语音形式时有牵强附会之疑、部分术语在使用上略有不妥,但我们认为郝懿行联绵词理论对於其同时代的学者甚至是今人的联绵词研究都有很大的价值,这远大於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