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是我国的重点突破项目。近年来,随着各周期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不断更新,艺术体操技术水平的不断完善,集体项目朝着高竞技性、创新性以及艺术性的方向发展。交换难度作为集体项目重要的组成部分,亦是集体项目区别于个人项目的主要技术特征,在艺术体操集体项目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交换难度的编排水平与完成质量成为影响比赛最终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立足于FIG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以2016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和里约奥运会艺术体操集体全能前八名队伍以及中国队为分析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视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国内外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的交换难度进行对比分析,寻找我国与世界优秀队伍在交换难度价值、完成质量、空间结构、交换形式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促进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交换难度和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历届评分规则对集体项目交换难度的更新主要集中在交换难度数量、交换形式、交换价值等方面,交换难度始终是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革新的重点。(2)我国和奥运会前八名队伍成套动作交换难度的编排价值处于同一水平;交换难度身体动作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巴塞姿势和后踢腿等;身体动作和距离6米在交换难度加分因素中占主导;交换难度结合加分因素类型比较丰富,但从各因素的数量上看,缺乏均衡性。与奥运会前八名队伍相比,我国6棒2圈成套动作交换难度结合身体动作数量较少,内容不够丰富和新颖。(3)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交换难度完成质量与奥运会前八名队伍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结合加分因素能否有效完成是影响有效交换难度分值的主要因素。器械基本技术的运用失误较多,接器械时长距离移动抢接致使失分严重是影响我国交换难度完成质量的主要原因。(4)我国集体队伍交换难度身体动作空间层次的利用比较均衡,器械空间层次的利用不够丰富;队形数量及种类较少,流动性较弱。(5)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交换难度的形式,在时间要素和参与人数要素上的运用较为丰富,但与奥运会前八名队伍相比,静态交换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