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在我国呈高发态势,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 EV71)是其主要病原体之一,尤其重症HFMD患者大多由EV71感染所致[1]。深入研究EV71的毒力和致病机理,对于HFMD的防治有着极其重要意义[2,3]。我们从HFMD重症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EV71毒株,通过基因序列分析、病毒拯救等研究,分析比较分离病毒的毒力和免疫原性,为今后EV71动物模型的构建、EV71致病机理和疫苗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本研究从2名临床确诊HFMD并出现严重神经系统症状患儿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2株病毒,经核酸分析和美国ATCC肠道病毒标准血清中和实验,确定为EV71。通过空斑实验,克隆得到两株EV71病毒,分别命名为EV71-961和EV71-102。经肠道病毒VP1区通用引物扩增后,序列分析初步确定两株分离病毒均为EV71C4亚型。病毒全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两株病毒基因组全长(不含polyA尾)均为7407nt;EV71-961全基因序列与Chongqing3-09-China(Genbank Number: GQ994991.1,Cq3)同源性为97.72%(7233/7402),EV71-102全基因序列与Henan1-09-China(GenbankNumber: GU196833.1,Hn1)同源性为99.75%(7188/7206)。进一步比对分析发现,EV71-961病毒1-3760nt与Cq3同源性为99.87%(3756/3761),有5个差异位点,分别是: C9G、-90C、C716T、T2564A、T3072A;3761-7407nt与Hn1株同源性为99.97%(3556/3557)。EV71-102病毒5’NTR序列与Guangdong2009(GenbankNumber: JF799986.1,Gd2009)同源性最高,为98.65%(730/740),其余序列与Hn1同源性最高,为99.93%(6662/6667),仅5个差异位点,其中2个点为无意义突变。确定两株病毒分别为Hn1与Cq3和Gd2009株的重组病毒。文献报道Hn1为强毒株,Cq3为弱毒株[4]。为进一步探讨病毒基因重组与毒力的关系,我们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分别构建了EV71-961、EV71-102感染性克隆进行进一步研究。将构建的感染性克隆转染Vero细胞,获得EV71-961与EV71-102的拯救病毒,病毒感染细胞敏感性试验结果为:Vero细胞>SN‐SK(神经元细胞)>RD>Hela;病毒滴度(TCID50)测定结果为:拯救病毒与母本病毒滴度相似均约为7.0lgTCID50/ml;病毒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两种病毒均在48h内致细胞病变,随后病毒的复制成几何倍数增长,与细胞病变结果一致。细胞凋亡实验结果为,病毒接种细胞后96h开始出现凋亡,168h细胞大部分凋亡。免疫荧光检测该病毒位于胞浆,可呈包涵体颗粒样聚集,拯救病毒与母本病毒结果一致。毒力与免疫原性实验结果表明:①原始病毒对乳鼠的致死率高于拯救病毒,原因可能是拯救病毒为单一克隆,而母本病毒株虽经多次纯化,但仍可能存在不同的EV71病毒多态性。②EV71-102致死率高于EV71-961,推断病毒基因重组会导致病毒毒力的改变,重组发生越多毒力改变越多。③病毒免疫小鼠后诱发机体产生很强的体液免疫反应。中和实验显示,拯救病毒与母本病毒免疫血清均能很好的中和大部分EV71分离株,病毒越纯免疫小鼠获得的免疫血清病毒中和效价越高。本研究构建的感染性克隆及获得的拯救病毒为下一步EV71动物模型、致病机理和疫苗研究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