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的第一章是对国际保理业务的综述,介绍了国际保理的定义、主要类型和基本运作机制;第二章通过对国际保理法律基础的若干不同观点如委托代理、债权质押和应收账款转让的辨析,明确了国际保理的法律基础是应收账款的转让;第三章是对应收账款转让制度的具体问题如可转让性、转让有效性、禁止转让条款或多重转让的优先权等进行实证研究.该部分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国内法和国际法两个层面具体阐述了欧美主要国家的国内法和相关国际规则中应收账款转让的法律制度;第四章是对中国有关应收账款转让法律环境的研究.该部分论述了中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所确立的债权转让制度,探讨了国际保理业务和应收账款转让在此等法律环境下操作的可行性.另外,结合中国第一起国际保理业务纠纷案的司法实践,对《合同法》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对有关国际规则的接纳问题提出了有益的建议.该文目的有二.其一,通过对国际保理这一商人惯例产生、发展和壮大,以及此贸易融资方式与各国法律制度从最初的冲突,到随后的妥协融合,再至达成国际统一规则的趋势的出现这百年的历程,进一步探讨在国际私法统一化的庞大背景下,商事惯例和法律原则的冲突、妥协、融合、互动的永恒主题.其二,国际保理业务作为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银行业在入世后面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压力亟待开拓的金融产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世界各国的优秀立法成果以及有关国际规则的借鉴吸收,有益于中国营造国际保理赖之运行的良好的法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