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Rata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标志保护是近年来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不仅是我国WTO成员国应尽的义务,而且有利于维护我国特色产品和民族精品在国际上的利益,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个受保护的地理标志是一个起着区别产品来源作用的国家、地区或地方的地理名称,该产品的质量和特征完全或主要取决于该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和人文因素。我国是茶叶大国,各种名茶的独特品质均与其地理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我国茶叶是最适合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的重要农产品之一。然而我国名茶虽然种类繁多,但真正能有效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的却屈指可数,而且在实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法律法规不协调、多方利益冲突、多头管理等不和谐现象极其普遍。本文以理论——利益——协调——策略的行文路径,阐释我国茶叶地理标志的概念及其知识产权属性,结合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目前茶叶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利益冲突,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政策目标和发展策略。全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阐述了我国茶叶地理标志的研究背景,明确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研究意义,分析了国内外茶叶地理标志研究概况,提出我国茶叶地理标志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理论解释从国际、国内两个视野分析茶叶地理标志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其历史演进过程,运用资产专用性理论、产权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结合茶叶地理标志的保护模式阐释我国茶叶地理标志的知识产权属性。第三部分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利益冲突分析了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利益冲突主体及相互间的利益关系,明确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利益冲突根源主要包括不同利益方的非合作竞争、销售商的“搭便车”行为以及短期利益的资源掠夺利茶叶地理标志长期利益间的矛盾等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茶叶地理标志的收益和成本分析等经济学理论,提出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利益协调形式。第四部分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个案研究以龙井茶、信阳毛尖以及印度大吉岭茶为研究对象,分析三种名茶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的具体措施和管理模式,同时比较了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对名茶产业及相关产业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第五部分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政策目标及制度重构在综合分析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政策目标和发展策略,为我国茶叶地理标志制度的重构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从效益和利益角度总结出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意义,明确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相关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在信息社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日益激烈的竞争,标志符号以其特有的信息传递优势渗入到国际交往、商业活动、文化交流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
对于深沟球轴承的研究,传统上主要应用计算机编程进行仿真,计算机编程往往为了减少编程求解难度,大大简化受力模型,导致不能精确地模拟轴承运转过程状态变化,本文以全新的角度对深
在比较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差距的基础上,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就三大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
<正>方法对路,就会事半功倍。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看家本领,就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方法对路,就会事半功倍。习近平总
我国大多数石膏资源是地下开采,但是在开采的数量、工艺、装备和安全技术条件等方面都不能与煤炭和金属矿山相比。石膏矿的矿体和围岩属中软弱和软弱岩体的较多,大多采用房柱采
<正>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创建特色学校就是创建一所学校独特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建设与特色学校创建互为载体,相依相存。拓宽课程渠
在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业已成为普遍性共识,并成为政府的政策实践。目前,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转型期,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市场机制发挥
艾滋病的泛滥和蔓延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国际社会和平与安全的全球性问题。以联合国为主导,各主权国家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初步形成了国际合作机制:建立全球性艾滋病防控监测机制、
<正>进入21世纪,国内开关行业向超高压技术的深度与广度发展,并正在向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与设备挑战,整个行业进入了全面快速提升技术水平的新时代。
马铃薯是甘肃省第三大粮食作物,马铃薯产业集群发展是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趋势。从主要影响因素、政府扶持、企业支撑、发展战略、发展结构、科研、优势品牌战略、市场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