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文:背景和目的: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狭窄到一定程度影响正常心肌灌注时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在早期无症状患者及时发现病变,给予合理的治疗可以阻止或减慢病变的继续发展,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或猝死的发生。因此,对于那些有着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人群,通过安全、无创、有效的诊断指标及时发现病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MicroRNA (miRNA)自发现以来,得到了广泛研究,其在生理状态和病理疾病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MiRNA稳定存在于血清/血浆中,通过检测患者血液循环miRNA谱,可实现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判断。血液标本安全易得,本研究通过对血液生化指标及血清microRNA表达谱的研究,试图发现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志物。对象与方法:以来我院查体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将人群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及正常组。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及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指标包括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检测。应用Solexa测序技术筛查血液循环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miRNA的表达,挖掘新的未报到的miRNA并进行qRT-PCR鉴定。结果:1年龄、吸烟、高血压、血清TG、LDL-C和斑决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年龄、吸烟、LDL-C和斑块的钙化性质独立相关。2 Hcy和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程度和钙化性质独立明显相关,当Hcy>15μmol/L,和重度狭窄独立显著相关,OR为2.212(95% CI=1.119-4.375,p=0.022);当Hcy>15μmol/L时和斑块钙化独立显著相关,OR为1.668(95%CI=1.030-2.699,p=0.037)3通过Solexa测序对AS及不稳定心绞痛(UAP)疾病患者的血循环miRNA进行筛查,发现3个未报到新的miRNAs (N1, N2, N3),并用qRT-PCR方法在80例正常者(Control),80例AS患者,80例UAP患者血清中进行验证。4 N1含量在AS组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UAP组(P值分别为p<0.0001与p=0.0337);N3含量在AS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Control组和UAP组(P值分别为p<0.0001与p=0.005)。5应用生物信息软件初步预测了新miRNAsN1和N3的生物学功能,发现N1和N3在多环节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为动脉粥样发生发展中新miRNAsN1和N3的具体调控机制提供了线索。结论:本研究通过CTA检查,进一步验证了传统风险因素和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程度和钙化性质的关系,同时证明Hcy和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程度和钙化独立明显相关;建立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UAP疾病的血循环miRNA表达谱,分析发现3个未报道miRNAs (N1, N2, N3),其中新发现miRNAs N1和N3在AS组显著增高,可能成为新的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志物。本研究为临床上对无症状人群预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提供了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