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麻栗坡祖母绿矿床位于老君山变质核杂岩中,地质条件复杂,祖母绿具有复杂多期次成因,本文在野外矿床地质特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阴极发光、电子探针等测试手段对云南麻栗坡洒西岩组的祖母绿矿床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对祖母绿伟晶岩脉中不同矿脉中矿物共生组合以及结晶顺序进行了探讨。云南麻栗坡洒西岩组祖母绿矿床矿脉走向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北东-南西走向伟晶岩矿脉与变质岩面理产状斜切,整体呈北西西向倾斜的近乎平行雁行状脉群,倾向在280~330°,倾角在15°~30°;沿北西-南东走向顺层剪切带分布矿脉倾向在190~250°,倾角一般在20~30°。祖母绿伟晶岩矿脉中自围岩至祖母绿带有矿物分带现象:围岩-含黑云母脉-石英脉-长石脉-祖母绿脉。常见围岩类型:变粒岩、片麻岩、云母片岩。常见矿物组合形式为钾长石+祖母绿+白云母+电气石、石英+祖母绿+白云母、石英+钾长石+祖母绿+黑云母+白云母+电气石、钠长石+祖母绿+黑云母等,有些矿脉中可缺少白云母和/或电气石。副矿物可见毒砂、黄铁矿、磷灰石、榍石、方解石、萤石等。祖母绿伟晶岩矿脉中,钠长石脉中产出的祖母绿Cr2O3、V2O3含量均比较低,颜色浅;纯净的石英脉、钾长石脉、长英脉含V量相近,祖母绿颜色相近,为浅绿色,石英脉、钾长石脉中祖母绿结晶程度较差,多为他形,长英脉中祖母绿多为半自形-自形,可见祖母绿单晶体。沿顺层剪切带分布的祖母绿中V含量与伟晶岩脉中差别不大,但其Cr含量较伟晶岩脉中高,祖母绿为半自形-自形,外观颜色较为鲜艳。祖母绿与白云母、电气石关系密切,一般呈正相关性。矿脉中钾长石通常与祖母绿共生,可根据围岩及矿脉中钾长石Ba含量的多少大致推测矿脉形成的先后顺序;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过渡型即幔壳混源的成因,结晶环境偏还原性,在矿脉中自行程度较高,为早期形成产物,推测黑云母可能在该矿区祖母绿形成过程中提供V元素。祖母绿主要与钾长石(微斜长石)、石英以及钠长石共生,形成于伟晶岩脉矿物演化的不同阶段。黑云母最早结晶,自形程度高;电气石形成稍早于祖母绿;白云母结晶稍晚;榍石、磷灰石作为典型的副矿物,在伟晶作用岩浆分异初期形成,均匀分布于后期各矿物大颗粒中。根据矿物结晶顺序以及元素演变规律,可推测祖母绿伟晶岩矿脉的生成顺序大致为钾长-石英脉→钾长石脉→钠长-石英脉→钠长石脉→石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