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十八大以来,为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深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被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和举措。为了更好监督党内法规符合政治性、合法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要求,备案审查制度作为后置审查方式,效果明显、成绩斐然、值得引起关注。完善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工作体系,实现上下贯通,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相衔接一直是党内法规备案工作的重点。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以下简称《备案规定》)修订为契机,对党内法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来,为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深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被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和举措。为了更好监督党内法规符合政治性、合法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要求,备案审查制度作为后置审查方式,效果明显、成绩斐然、值得引起关注。完善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工作体系,实现上下贯通,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相衔接一直是党内法规备案工作的重点。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以下简称《备案规定》)修订为契机,对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制度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比较分析的方式,从以下四个方面一一展开论述。一是简要论述党内法规的和备案审查的基本内容。二是纵向梳理从1921年至今不同时期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制度规定,介绍党内法规萌芽期、雏形期、确立期、发展期和完善期五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三是部分结合党内法规备案审查的运行现状,分析其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四是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为解决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制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明晰党内法规备案审查标准,解决审查标准不易操作的问题;二是完善备案审查衔接联动制度,引导党内和党外机构沟通协作,解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不协调的问题;三是健全备案审查责任追究制度,解决监督工作浮于表面的问题;四是完善被动审查,实现对党内法规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五是完善备案审查制度内部程序,细化全过程流程。
其他文献
《刑法修正案(八)》对刑事禁止令制度进行首次创设,是对管制与缓刑监管不足的立法缺憾的有效弥补。但随着刑事禁止令广泛运用,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其在司法实务中操作欠缺规范,致使刑事禁止令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本文中的“司法适用”,是狭义上的“司法适用”,即法院审理阶段的适用,不包括执行阶段的适用。本文以司法实案为基础,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近四年刑法禁止令适用案件的整理,以
近年来,在国家各项政策的严厉打击下,“暴力伤医”型犯罪发生的数量已在逐渐减少,但反观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力以及公众关注度并未减弱,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是案件数量的减少并不真正意味着“暴力伤医”型犯罪现象已完全消失,也不意味着其存在的问题已都解决。造成“暴力伤医”型犯罪引发公众关注度持续不减的原因由多方面因素构成,一是因为目前犯罪行为的手段不断升级,其恶劣程度已经突破公众道德底线,挑战法律权威。二是
未成年犯罪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每个国家的未成年人犯罪都有符合其国情的特点。在我国,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一大特点。留守未成年人这一群体的犯罪有着其特殊性,在犯罪类型的特点、犯罪人的特点、具体审判当中都有所体现。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从犯罪原因的角度,社会化失败是导致其犯罪的根本原因。社会化的过程在人际交往、学习状况、生活能力、失范行为上都
在解决行为人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欺骗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行为的刑法规制问题方面,我国在《刑法修正案(六)》中规定了骗取贷款罪,该罪名的设立有效遏制了骗贷行为,更好地维护了金融秩序,并且在《刑法修正案(十一)》中调整了该罪的入罪门槛条件。但是,随着司法实践的不断深入,骗取贷款罪在具体适用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亟待解决,如犯罪对象、犯罪手段、入罪标准的认定等。面对这种情况,本文以司法实案为基础,结合目前理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行业对金融领域的渗透,现金支付这种方式越来越少见。众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突然崛起,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支付宝公司旗下的蚂蚁花呗,以蚂蚁花呗为首的这些网络第三方支付手段逐渐成为大众所熟悉的支付方式。但伴随着使用的用户群体规模越来越大,对蚂蚁花呗进行盗刷的行为逐渐成为刑法定罪量刑上新考虑的点,并且在各界存在广泛的争议。对于蚂蚁花呗的盗刷行为的刑法评价,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对蚂蚁花呗盗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改变了人们在物理空间中的传统通信方式和行为习惯,在传统的商业行业中也出现了新型的在线交易、在线购买和在线支付等商业交易模型。尽管网络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网络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并且各种新现象不断出现。其中涉及使用信息网络来促进在线操作的实施,例如“游戏外挂”、“信用卡套现”、“刷单”以及其他各种复杂的犯罪行为,不仅破坏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还严重破坏了社
随着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全面开展,如今已经进入纵深推进的发展转换阶段,蛰伏于网络空间的黑恶势力成为了重点打击目标,由于网络因素的介入,网络黑恶势力犯罪的发展速度之快,方式手段之多,打击难度之大,与传统的黑恶势力犯罪均不可同日而语。目前我国刑法对于网络黑恶势力这一概念并无统一的定义,但随着犯罪分子利用信息网络实施黑恶势力犯罪的案件日益增多,这一概念近几年来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之中,引起了社会各
互联网的发展为网络犯罪活动创造了空间,逐渐出现很多以网络为载体的犯罪形式。当然,赌博犯罪也不例外。在近10年的时间里,赌博犯罪在网络空间中迅速蔓延开来。由于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高效性等特点,导致打击难度较大,司法实践中出现很多争议案件。本文拟从网络赌博犯罪的司法实践出发,分析该罪在司法认定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准确认定该罪具体建议。首先,《刑法修正案(六)》增设开设赌场罪,并配套《关于办理网络赌博刑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通过封存犯罪记录的手段,助力青少年在接受改造后再次融入社会集体的一项制度。该制度具有消除淡化“犯罪标签”效应,保障人权,发挥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功能的价值取向。在分析制度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比对各个国家的实施状况发现在运行中存在着封存的标准较为单一、封存范围不够科学、查询条件不尽合理、启动方式有待完善、与其他法律存在冲突等问题,提出了明确适用主体、启动模式多元化、细化救济权利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加剧了这种风险。以是否具有辨认和控制能力可将无人驾驶汽车分为两类,弱人工智能阶段的无人驾驶汽车本质上属于交通工具,其刑事风险在于被非法利用实施故意犯罪以及相关主体未尽监管义务导致的过失犯罪;强人工智能阶段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发生质的变化,其刑事风险在于自主实施犯罪。基于这些风险,无人驾驶犯罪也呈现出方式多样化、对象智能化和隐蔽化的特点,刑法有必要对无人驾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