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目的 胸椎后路内固定的方法众多,其中以椎弓根内固定三纬稳定性最佳,效果最好。但由于胸椎椎弓根解剖上远较腰椎窄细的多,且由于胸椎管内是脊髓,因此胸椎椎弓根内固定的难度和风险要大的多,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时有发生。特别是在脊柱侧弯等脊柱畸形时,胸椎椎弓根形态严重变形,椎弓根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发生改变而不规则,此时置入椎弓根钉更为困难和危险。肋横突入路的出现为胸椎后路内固定提供了一种良好选择,较为安全,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进钉角度变化较多而不好掌握,特别是缺乏系统的相关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研究,临床评价也较少。本文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的解剖学研究对传统的肋横突入路加以改良,并独创经横突—椎体入路,并从应用解剖、生物力学、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两种新技术进行评价、验证。从而形成一套系统的胸椎椎弓根根外内固定理论和方法。 主要包括: 1.胸椎干燥骨标本测量,评价横突-椎体固定方式及改良肋横突方式的可行性。 2.CT等影像学测量,建立改良肋横突入路及横突—椎体入路的技术参数。 3.尸体标本解剖及测量,对两种新入路的相关软组织解剖结构进行观测,进一步评价两种新技术的可行性及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