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二维振动抛光超声场分析及实验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iantongli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代光学领域和微电子学领域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对所需材料的表面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微观粗糙度要达到纳米级,而且要求表面残余应力越小越好。流体二维振动抛光技术就是基于这种需求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表面抛光加工方法,它采用流体为抛光工具,并附加二维方向的超声高频振动作为抛光作用力对工件进行抛光。加工时工件直接浸泡在抛光液中做行星运动以保持一定的加工均匀性,在超声振动产生的交变压力场和流场作用下,抛光液中的游离磨料沿着流体轨迹高速运动,并相互碰撞,形成无数把微细切削刃,有规律的不断往复冲击研磨工件表面,完成微观材料的去除。本文在现有的实验装置和理论基础上,分析了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对流体二维振动抛光性能的影响。首先对装置所采用的超声换能器输出特性进行测量,并结合水听器与染色法分析观察抛光槽内声强的分布。测量结果表明,在处于电压段150V~200V下,超声波耦合效果最好,声强分布均匀稳定,此时输出功率也能满足加工需求。再利用测量所得的声强数据,对流体中空化气泡所激发的微射流速度以及游离磨料的运动速度做初步推算。为进一步获取整体声场的声压分布信息,研究抛光加工机理,采用MATLAB软件对声场压力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发现,现有的实验抛光槽整体声场压力分布并不均匀,强度变化起伏也较大,只适合在部分空间内作小面积工件的抛光加工。因此针对大面积工件的抛光加工需要,对实验装置进行重新优化设计,通过改变抛光槽内声源换能器的排布和工件的安夹方式,消除驻波,改善声压分布的均匀性,增加抛光过程的均匀性。对玻璃与硅两种材料进行了实验研究,包括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发现,最佳的输入电压水平约为180V,抛光液浓度最佳水平为10%;对玻璃材料最佳的加工时间约为180min,而硅材料则约为360min;此外,对硅材料的加工,抛光液中可以添加一定剂量的碱性溶液以增强抛光质量,提高抛光效率。正交抛光实验主要针对硅材料,研究了上述几种基本实验因素对抛光性能的综合影响,得到最佳的实验因素组合为输入电压200V,抛光液浓度10%,抛光时间360min,与单因素实验结果基本相吻合。
其他文献
我国在线运营的CRH系列动车组用车轮一直沿用技术引进时产品,车轮种类多,标准和结构不统一。为推进动车组车轮自主化,结合“动车组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深化研究—时速350公里中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课程相关的实际应用系统为主要线索,重新对微型计算机原理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实
对冰区船舶推进轴系时域扭振建模方法进行阐述,归纳了扭振计算的流程,并对计算中的关键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应用Newmark-β逐步积分法和MATLAB求解工具,进行了轴系瞬
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对于英语学科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因而,教师要重视小学英语的教学,为以后初中、高中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由于缺乏英语
在互联网技术全面普及的今天,微课由于其自身具有短小精悍、直观有趣、互动性强的特点,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微课的实施,丰富了教学方式和内容,让教
本文从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综合化、课程内容的现代化、课程管理的多元化和课程评价的动态化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本文以油泵增压转子/挡圈为研究对象,结合套冲工艺思想,在精密冲裁中引入复合型精密套冲新工艺。采用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相关成形参数,并进行试冲试验,从理论分析和物
本文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与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等实验手段系统研究了Zr69.5Al7.5Ni11Cu12、Zr65Al7.5Ni10Cu17.5-xAgx (x=0、5、10、17.5,at%)系列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变
目的探究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主动夹层患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采取随机数字
分别运用泰勒公式、和差化积、凑无穷小,可以给出一道题目的三种解法,旨在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夯实基础,重视初等数学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