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云冈石窟部分千佛造像为调查对象,以研究该类造像不同风化程度所对应的比例关系为研究目的。本文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在病害调查和测试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测量准确度的基础上,从云冈石窟第15窟和第16-1窟的部分千佛造像入手。首先,通过现场调查,采集了千佛造像的影像和位置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其次,对所调查的造像头、胸、足三部分,分别测量,并计算其与人为设置的基准线之间的距离和比例。最后,根据其与基准线的比例关系进行了排比与分级。经过上述调查研究,笔者得出以下结论。造像头部风化程度可依头部距上下两条基准线之间的比例关系划分为三级,一级为保存完好,上基准线之比小于60%且下基准线之比大于35%;二级为缺损,上基准线之比大于等于60%小于100%且下基准线之比大于0%小于等于35%;三级为不存,上基准线之比大于等于100%,下基准线之比小于等于0%。该类造像雕刻时未雕凿面部五官。造像胸部风化程度可依比例关系划分为,第一级胸部完好服饰可见,上基准线之比小于65%且下基准线之比大于10%;第二级胸部较完好服饰无存,上基准线之比大于等于65%小于100%且下基准线之比大于0%;第三级胸部无存,上基准线之比大于等于100%,下基准线之比小于等于0%。造像足部风化程度可依距离关系划分为第一级可见,即距上基准线大于0小于20毫米。第二级不可见,距上基准线大于等于20毫米两级。综合上述三点,继而将造像整体的风化程度依头、胸、足三部分各级别的情况,将其划分为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