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大学生阅读行为重构因素研究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zh1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化阅读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阅读模式,与传统阅读相比,数字化阅读内容成本较低、移动性、便捷性强。以“微信读书”为代表的数字化阅读APP,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喜爱。然而,新兴的数字化阅读尚处于发展期,其对传统阅读的方式与行为是否具有影响和重构作用还有待分析。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分析了“微信读书”的运营模式和数字化属性。其次以“微信读书”为个案,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其重构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深度访谈进一步分析论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阅读对重构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作用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感知社交性(PS)、感知易用性(PEU)、感知有用性(PU)对于大学生“微信读书”APP的阅读意愿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延伸用户熟人链,加强与陌生人互动,提高阅读效能,促进用户的情感归属。第二,阅读意愿(AT)对于阅读行为具有促进作用。第三,代表受众匿名与浅层阅读的感知风险(PR)对于阅读意愿具有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对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微信读书”APP在影响大学生阅读行为重构方面还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和进一步分析:首先,在数字化特征方面,“微信读书”APP具有社交、算法、和快速检索等优点,同时也存在部分书籍收费的特征,以及用户隐私泄露的缺点。其次,“微信读书”受众的书籍选择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和优点,以阅读者从自身兴趣出发,情感和兴趣导向明显。第三,“微信读书”用户的学历与专业背景对阅读意愿不具有显著影响,并且付费阅读的习惯也逐渐被大学生群体接受。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以“微信读书”为个案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分析并展开研究,探讨数字化阅读如何重构人们的阅读行为,以期达到以管窥豹的目的。
其他文献
语文教材是向学生传递知识的重要媒介,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对教师而言,通过研究教材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是
目的本研究拟评估术前血浆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预测作用,为POD的诊断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南京
蛇床子系蛇床(Cnidium monnieri)的干燥的成熟果实,是用于治疗阳萎和畏寒的中药。从该生药中已得到香豆素类和色酮类。本研究分离得到三种新的苯并呋喃类[cnidiosides A(1),
分布式发电单元一般较为偏远,较长的传输线路、变压器漏感以及大量非线性负载的接入导致并网逆变器运行于弱电网环境,为保证分布式发电单元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升并网逆变器对
目的总结1996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23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术前除做好常规护理外,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根据心功能分级及心率正常的情况
惯性摩擦焊作为一种高连接质量的先进固相焊接技术,已成为航空航天领域典型可靠的制造工艺。然而在焊接及服役过程中出现如未焊合、弱结合等缺陷会影响工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次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暨双先表彰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的工作,部署明年的任务,表彰全系统的先进集体和先进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对高中新课程实施面临的挑战、推动高中课程与高考改革做好衔接,我国教育部于2018年初正式颁布高中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拉开新一轮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