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重心向服务业倾斜,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全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速超过了货物贸易,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标志着当代贸易的内涵、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已于2001年底正式加入了世贸组织,这意味着中国服务市场将日益融合于国际服务市场。面对强劲的国际竞争,中国必须在世贸组织的多边规则下进行服务市场开放,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因而,对本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贸易是一国产业发展中扩大市场范围的必然要求,是集约化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服务贸易同样遵循着这样的规律。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受困于国内有限的市场空间,规模经济效应难以实现,因此规模经济迫使各国制造商纷纷向外开拓国际市场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货物贸易和国际投资不断走向国际市场的带动下,与之相配套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服务的不可贸易性大大减弱(比如医疗和教育等),因此,世界服务贸易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方学者对国际服务贸易概念的探讨是从“服务”本身的概念开始的。法国古典经济学家萨伊最早定义了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他在《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指出,无形产品(服务)同样是人类劳动的果实,是资本的产物。另一位古典经济学家巴斯夏在其著名的《和谐经济论》中写道:“这(劳务)是一种努力,对于甲来说,劳务是他的付出,对于乙来说,劳务则是需要和满足。”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服务经济的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突出现象。从事该领域理论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对服务概念的理解也越来越多样化。现在被经济学家广泛采用的是霍尔的观点。霍尔于1977年提出了为理论界公认的服务概念:“服务是指人或隶属于一定经济单位的物在事先合意的前提下由其经济单位的活动所发生的变化……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