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肌张力的存在使下肢长骨骨折复位成为一项耗费医生体能的工作,医生难以独立完成骨折复位手术。同时利用传统的方式进行骨折复位,复位精度和复位效率一致性较差且医源性损伤风险难以控制,术中频繁使用X线也会给医患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本文基于上述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视觉伺服的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用于辅助医生进行长骨骨折复位手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通过分析长骨骨干骨折复位手术的临床需求,设计了用于实施骨折复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肌张力的存在使下肢长骨骨折复位成为一项耗费医生体能的工作,医生难以独立完成骨折复位手术。同时利用传统的方式进行骨折复位,复位精度和复位效率一致性较差且医源性损伤风险难以控制,术中频繁使用X线也会给医患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本文基于上述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视觉伺服的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用于辅助医生进行长骨骨折复位手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通过分析长骨骨干骨折复位手术的临床需求,设计了用于实施骨折复位的机器人机构和机器人进行骨折复位的工作方式。通过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建模,利用Simmechanics搭建了机器人仿真模型并基于Simulink对机器人进行了仿真分析。进一步的,基于机器人的逆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控制器,实现了机器人基于动力学补偿的运动控制。使用Ar Uco标定板进行相机标定,利用Open CV对相机采集回的图像进行处理、识别并提取出目标标记的角点坐标,基于双目相机的视差原理解算标记相对于相机的空间位姿。建立了基于视觉伺服的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坐标系。利用坐标系转换关系,实现了双目光学相机对骨段位姿的间接测量。搭建骨折复位机器人样机,设计并编写骨折复位机器人图形化控制程序。在Simulink环境中对骨折复位机器人进行了轨迹规划,并进行了骨折复位的运动学仿真。利用骨折复位机器人实物样机系统对胫骨模型进行复位实验。通过与仿真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骨折复位机器人的复位误差。胫骨模型复位实验结果证明,系统有效。该研究为使用机器人实施骨折复位手术开辟了新思路,为骨折复位机器人的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近几年,具有定位功能的公共交通工具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公共自行车。其不仅管理方便、环保,且解决了用户短途出行的问题。但是随着系统规模的发展,出现了用户需求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导致用户借还车难,系统运营效率下降。因此对不同时空下的车辆需求量进行预测并合理地调度有助于交通业的长久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典型的自行车系统出行数据、时间和天气数据,挖掘用户的出行时空模式和影响因素
深部矿山胶结充填体在未来数十年里将不可避免地会暴露在20~60°C的环境温度中。本文制备了两种砾石砂胶结充填体,即棒磨砂胶结充填体(CRB)和戈壁砂胶结充填体(CGB),并分别在不同温度(20°C、40°C、60°C)和龄期(3 d、7 d、28 d)条件下进行了养护;然后,基于室内试验探索了温度和龄期对CRB和CGB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温度和龄期对充填体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主要取
随着供热规模的逐步扩大,集中供热系统在供热过程中经常出现温度调节时间过长,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的情况,导致系统运行费用升高。因此,实现按需供热,为集中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持成为了业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负荷预测技术的进步和深度学习方法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预测方法被提出。可靠的热负荷预测也成为了供热领域的研究重点,如何有效地提取热负荷数据的深层特征是热负荷预测的重要问题。本文对热负荷预测
光伏发电作为世界上最有发展潜力的绿色能源,凭借着其清洁无污染、分布范围广等特点,得以迅速发展。光伏最大功率追踪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光伏发电系统效率,获得了广泛的发应用。但传统光伏追踪技术在运行环境发生变化时,追踪效率和供电品质将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较大规模光伏阵列受到局部遮阴影响时,不仅其发电效率和品质受到影响,而且极端工况还会导致严重的火灾等安全问题。为提高复杂环境下光伏发电效率和供电品质,本文采用
饱和非线性作为一种典型的非线性环节,存在于大多数实际系统中。当实际控制量因饱和限制而无法达到预期时,系统的闭环性能容易受到影响,甚至引发系统不稳定,因此在设计饱和受限系统的控制律时应考虑饱和非线性的存在。工程实例中常见的饱和非线性为单层对称饱和,此外还有非对称饱和、多层嵌套饱和等形式。事件触发控制策略采用非周期采样机制。在此控制策略下,只有当预先设定的触发条件满足时,系统变量发生更新,否则将一直沿
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长,大规模并网成为风电发展的必然趋势。风氢耦合系统利用制氢储能系统对输出功率的调控作用,减小系统波动,提高风电利用率,本文针对风氢耦合系统的容量配比与配置优化方案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对比不同装置的参数特点,同时结合风氢耦合系统的运行特性,确定了系统的组成方案。选择碱式电解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储氢罐以及超级电容构成制氢储能系统,制氢储能系统与风电机组共同构成风氢耦合系
随着智能制造工业时代的到来控制系统规模逐渐增大,结构日趋复杂,难以用传统建模方法充分表达大规模系统、复杂系统等。马尔科夫跳变系统作为一种典型的混杂动态系统,因其具有强大的建模能力,可用于实际系统描述,因此针对马尔科夫跳变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了控制领域的热点。同时,随着系统复杂性的提高,在系统中使用传统的时间驱动控制策略,会造成有限带宽资源的浪费,因此,为了节约系统的通信资源,避免带宽资源的浪费,基于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长足进步,大量用电设备和设施电力电子化,高度电力电子化的用电设备和设施在提升设备性能的同时也加剧了供电系统的谐波污染。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由于能够实时地跟踪并补偿非线性设备产生的谐波,是解决谐波污染的主要技术手段,因而受到广泛关注。谐波电流信号检测与补偿信号跟踪控制作为其两个重要环节,一直是对APF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综述了APF的研究
风能作为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已被各个国家有效应用于风力发电中。随着风力发电机的广泛应用,风力发电机运行工况和环境因素的多变性以及风能出力的不确定性,对风力发电的并网发电和风电机组有效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实现风电机组的发电功率的准确预测和风电机组的优化调度,对提高风电机组的并网发电效率和促进电力系统平稳安全运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风能出力的不确定性和风电机组运行工况的多变性
当今社会,随着脑卒中患者和运动损伤患者的逐年增多,下肢康复的重要性也与日剧增。下肢中,踝关节是支撑人体重量的最后一道关卡,踝关节的康复在下肢康复的领域里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不仅如此,踝关节也是下肢所有关节里运动方式和损伤情况较为复杂的一个。本文研究并开发了一种穿戴式的踝关节康复机器人及其康复系统,能够针对不同的踝关节状况自适应地调节其柔顺表现。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自适应控制方式和康复方案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