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层,中密度保障性住房小区规划的模式与战略——以巴马科市-马里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s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60年9月,马里独立后,巴马科成为首都。它的发展比较快,并且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没有一个真正的由规划控制建设的区域,而导致巴马科城市居住区像贫民窟/非法住宅建设,从而给人一种乡村特色首都的印象。本文运用一些公营和私营部门合作策略来创造更好的保障性住房的规划,以达到改善生活环境的目的。本研究中运用的一些规划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可以节省更多的土地,提供更多的住宅,创建更多的公共空间。同时提出了更适合巴马科市气候条件的保障性住房规划模式并可以推广到马里的其它城市。自1996年首次建造保障性住房以来,政府已投入了大量的努力来改善马里的住房和环境,但从来没有一个方案,能够满足住房需求和要求。   本研究为提高保障性住房的规划水平,设计和住房供应策略提出建议,特别是在实体或形体空间布局方面。分析了巴马科现有的保障性住房之后,研究结果发现,从规划角度来看特别是在空间形态方面,它们都是沉闷而单调的,使用了独立的房子,以传统的网格式划分土地造成土地浪费。   马里属于不发达国家,本文选择了低层-中密度的模式,以避免电梯费用,消防安全问题,并且这里的居民不习惯生活在六层以上的住宅。在这个国家是否适合建设高密度和高层住宅,主要要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考虑。   保障性住房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选择,因为政府通过补贴方式来减轻中低收入居民的经济负担。保障性住房,可以是独立住宅,公寓楼区或者城镇住宅等形式。这些建筑物是由保障性住房机构与民营机构管理。  
其他文献
我国住宅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解决了千千万万人的住房问题。1998实行商品房政策以来,套型的种类变得丰富起来,为了迎合市场所需,小套型住宅的出现也就变得理所当然;另一方面,国
随着生活的多样化,人们对建筑空间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建筑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用户常常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重新分隔建筑空间。无论是商业建筑还是住宅建筑,均不同程度和频率地出
透明性是建筑的一种基本属性,它既有人类对建筑物质要求的直接体现,又有精神表达的内涵渲染。对于透明性的追求贯穿着人类的整个建筑发展过程,因时代的发展以不同的形式演变着,无
论文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总结出体育公园从关注物到关注人的发展脉络,明晰其转变原因。通过建立以环境心理学为基础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使用后评价问卷,调研分析其内部场馆、景
第一章为本文交代研究背景,即苏州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规模变化、人均住房面积变化和消费结构变化的大背景下展开本文研究,同时界定了本文的主要概念以及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
你也许织过“微博”,看过“微电影”,读过“微小说”,现在也许正沉浸在“微信”朋友圈中……不知不觉间,你的生活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微时代”了。然而,你可曾听说过“微建
医院建筑是用来挽救生命的场所,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医院建筑的功能性提出了挑战。最近几年我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屡屡发生,影响较大的有2003年SARS疫情,2008年初我国南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住区已经成为当下建设速度最快规模最大、范围最广,且与人们生存与生活最密不可分的建筑类型,住区形态及住区环境质量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方方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许多城市的文化传统逐渐成为高速开发下的牺牲品,城市之间竞争呈现均质化,城市文化设施的盲目建设带来了人力、财力的浪费,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