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根据中国学习者学习法语塞音,学习者语言背景与外语语音的相关性。研究以不同方言背景(吴语区/非吴语区)的法语专业学习者为实验对象,以爆破音起始时间(voice onset time,VOT)为相关声学参量,探讨中国法语学习者的塞音发生情况,探索学习者语言背景中浊塞音的有无对外语语音学习的影响。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实验被试、通过录音采集、语音材料设计与编辑、语音感知实验实施等声学实验完成。经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根据中国学习者学习法语塞音,学习者语言背景与外语语音的相关性。研究以不同方言背景(吴语区/非吴语区)的法语专业学习者为实验对象,以爆破音起始时间(voice onset time,VOT)为相关声学参量,探讨中国法语学习者的塞音发生情况,探索学习者语言背景中浊塞音的有无对外语语音学习的影响。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实验被试、通过录音采集、语音材料设计与编辑、语音感知实验实施等声学实验完成。经问卷调查筛选30名中国法语学习者进行法语语音材料录制,材料包括词首塞音分别在元音/a,i,u/前的单念结果和载体句结果,语音感知包括两次清浊识别任务,刺激音VOT范围分别为-150ms~150ms和-50ms~50ms。结果表明中国学习者作为整体在法语塞音的产出上呈现出清浊塞音同化为普通话中不送气塞音的趋势,同时学习者的浊塞音在发音中出现两类错误,分别为浊音清化和母语同化。感知实验中,中国学习者在刺激音VOT范围较大时表现出送气与否的感知对立模式,呈现“感知同化模型”中的SC(single category)型感知模式,在刺激音VOT范围较小时对双唇和齿龈塞音的清浊感知混乱,而对软腭塞音呈现出明显的清浊对立感知模式,可能与“感知磁石效应模型”理论有关。对于不同方言背景对法语塞音习得的影响,语音产出结果表明,浊塞音方言背景学习者优势体现为浊塞音浊化率更高,两组学习者均存在浊音清化和过度浊化的问题。感知实验中,在刺激音VOT范围较大时,两组学习者对双唇塞音均表现出送气与否的感知对立模式,有浊塞音方言背景的学习者有微弱优势,表现为更接近法语母语者的清浊感知边界。在刺激音VOT范围较小时,两组学习者感知差异不明显。研究表明中国学习者在法语塞音学习中,受到母语普通话影响明显,清浊塞音混淆为普通话中不送气清塞音,符合“语音学习模型”中的“相似音分类”和“感知同化模型”中的SC型感知模式。
其他文献
推进美丽中国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更多的人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意味着促进公众转型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发展正当其时,然而如何更深入有效地实现全民绿色消费,就迫切需要了解影响个体绿色购买行为及意愿的相关机理。时下,移动互联正在改变生活,逐步重塑现实场景,可见互联网将会从方方面面来影响个体,同时结合诸多研究对参照群体影响在绿色消费领域的重视,
本文意在搭建起“韦伯的美国观”,从历史发生学追溯美国社会起源及其伦理构造,也将其与托克维尔互为观照。总体而论,美国经验恰恰是以典型的社会构造现身于韦伯的文明比较框架的,并为延伸其现代文明洞察贡献了历史与生活经验,二者互为参照。从文明起源看,美国以团体为中心的社会格局可追溯至新英格兰时期以清教教派为中心的生活传统。新教教派以自发性结合为原则,结合成员资质审查以及兄弟之爱等伦理机制,从而以强大的心理支
随着商业竞争的逐年加剧,各大商家为抢夺消费者采取了各种营销手段。其中,促销是零售市场中商家使用最频繁的营销策略之一。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双十一返场”、“618返场”等此类商家将原促销时间延长的现象,但在学术研究中对促销时间延长的探讨较少,尤其是对商家形象、口碑、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消费者情绪相关理论,探讨促销时间延长、消费者情绪和消费者购后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消费者情绪的
“国家大本,食足为先”。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多次强调要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压力,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传统“藏粮于库、藏粮于民”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
《职业教育法》以立法形式明确了职业教育定位以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融通。要实现普职有效融通,核心问题是课程衔接。目前我国教育体系内部各层次的衔接不畅,尤其是课程的一体化设计不足。美国社区学院以转学教育为纽带,以课程衔接为核心,通过立法确保了社区学院到大学本科的连贯一致的课程体系,为我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提供了有益借鉴。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快速发展,被压抑的电影产能不断释放,但“低评分高票房”电影的频繁出现值得关注。本文的研究问题是,这些电影的背后,观影群体间有什么的消费趣味差异?这一趣味差异是怎样呈现和形成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影响观影者趣味消费行为的机制是什么?在区隔理论和文化菱形的视角下,以青年观影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访谈和网络田野观察的方式,首先考察文化菱形中的消费者,聚焦青年观影者的消费趣味。发现
近年来,高中英语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2001年的课标中首次提出“文化意识”作为独立的培养内容。2003年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将“文化意识”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并列为五大教学目标。至此,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成了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2017年颁布的最新《课标》,首次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
本报告的探究对象为《基于农户“动机-认知-行为”的农业废弃物绿色利用影响机理研究》该学术论文的汉译英文本。笔者在翻译过程中以切斯特曼的翻译策略为指导,因此本报告结合了具体译例,着重探讨了切斯特曼的翻译策略对信息型文本,尤其是对社科类论文翻译的指导意义。学术论文属于纽马克文本类型中的信息型文本,信息型文本最关注的就是内容和信息,因此,为了忠实清晰地传达原文信息,译者需要思考如何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层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栽植作物,是古人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生产活动。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我国,包含了许多内容,经卷教义、高僧居士、佛寺田产等,这些都是组成佛教的重要元素。其中佛寺植栽研究较少。佛寺内的植栽文化,是一种宗教符号,是佛教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传播佛教的一种载体。佛教传入早期,大概在东汉至魏晋时期,佛寺植栽并未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功能,仅用作佛寺的造景作物。当时社会的达官贵族舍宅为寺,这些寺内的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业是其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学业带来的压力也成为了初中生面临的主要压力。学业压力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压力,当个体内源性学业压力较大时,会产生回避行为,即拖延行为。初中生处在青春期,此时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都处在发展成熟的关键阶段,长期的学业拖延会降低初中生的学习效率,损害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本研究重点分析学业压力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并试图探讨其间的作用机制。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