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发源于20世纪五十年代,典型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针对教育的看法的总称。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理论是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教师的重要作用应如心理咨询中的咨询师一样,优秀的教师应该也是一个自我实现者。教育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注意情意发展,而这些正是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所忽视的。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中,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内在学习和意义学习。内在学习是依靠学生的内驱动力而不是外部动力达到自我实现的一种学习。意义学习是指学习的结果能引起学生全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涉及到认知层面,更渗透到人格和行动中。意义学习和内在学习都不能忽视学生情感的作用。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教师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促进意义学习和内在学习的发生,教师的作用是学生的促进者、合作者、鼓励者和朋友。笔者结合参加工作的经历以及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得出现阶段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教师自我实现感较低、地理课堂纪律较差、师生情感相对淡薄等。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地理教学其育人目标的实现,也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笔者认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是关键因素,地理教师应该成为一个追求自我实现的人。地理教师应该培养积极心态、热爱生活,做出成长而不是畏缩的选择,经历勤奋的准备阶段。课堂管理是地理教学有序进行的必要保障,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规则并做好实施,在课堂的具体管理中教师要多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对学生展现积极的期望,运用情感激励等方法。在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采用自由学习和以主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内在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人际关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做到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同理心,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