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建国后,我国人口数量激增,至上世纪70年代,人口数量突破8亿大关。过快增长的人口数量与当时我国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落后、粮食生产水平低的国情十分不相适应,人口形势相当严峻,计划生育政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以1980年《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的发表为标志,我国开始正式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即独生子女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大到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小到对家庭和个人的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极大地降低了我国的人口增长率,促进了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升了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其释放出的巨大的人口红利为我国一定时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但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有其运行周期,都存在着某种局限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和人口的不断发展,计划生育政策与我国国情的不相适应开始逐步显现。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率持续下降、新增劳动力人口短缺、人口老龄化提前、出生性别比偏高、代际抚养压力过大、独生子女家庭生活风险加重等问题突显,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牵制。近年来,二孩政策逐步放开,独生子女政策已成为历史,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就能随之得以解决。人口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而人口政策作为政府调节和指导本国人口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对人口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面对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所带来的人口问题,及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已迫在眉睫,后计划生育时代背景下如何调整和完善我国的人口政策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正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以及国内外对人口理论和人口政策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概述了计划生育政策的相关概念和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变迁进行梳理,并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第四部分,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历史数据和资料,分析得出计划生育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对我国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第五部分,针对目前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对后计划生育时代的人口政策提出几点建议,并希望这些政策建议能够为促进我国人口健康发展、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