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旅游是一种促进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旅游方式,是当今旅游业的主流。自然保护区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很多保护区兼具备原始、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于一体,是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的天然场所。呼伦贝尔草原包含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同时凭借多样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特色的民俗文化成为人们理想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因此提高草原生态旅游产品的属性价值,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使呼伦贝尔草原旅游的自然性、教育性和文化性得到整体提升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问题。在呼伦贝尔草原选取了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金帐汗蒙古部落作为研究地点,基于生态旅游的内涵、特征和游客体验过程,运用选择实验法分析游客对呼伦贝尔草原生态体验、民俗文化、旅游解说、住宿体验等属性的偏好,评估各属性的愿付价值和停留时间,并探究游客在支付意愿和停留意愿上的偏好异质性及潜在类别。结果显示:(1)游客倾向于选择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属性的提升方案,即:兼具物质和民俗文化体验、兼具草原、森林和湿地的复合生态体验、提供双向旅游解说、具有草原特色的住宿。基于支付意愿的属性偏好模型显示,游客最偏好生态体验,各属性WTP总和为2088.35元。基于停留意愿的属性偏好模型显示,游客最偏好住宿体验,各属性WTS总和为3.46天。(2)红花尔基、达赉湖自然保护区和金帐汗的游客WTP分别为2476.65元、2601.39元和1788.65元;基于支付意愿的金帐汗属性偏好排序为生态属性>解说属性>住宿属性>文化属性,达赉湖保护区为生态属性>住宿属性>解说属性>文化属性,红花尔基与达赉湖保护区排序相似,但对文化属性没有偏好。红花尔基、达赉湖保护区和金帐汗游客的WTS分别为3.77天、3.54天和3.55天;基于停留意愿,达赉湖和金帐汗游客均选择各属性提升的方案,而红花尔基游客仅偏好生态和住宿属性。(3)游客支付意愿潜在类别模型可分为生态型、整体提升型和无偏好型,生态型(66.9%)占比最多;而停留意愿潜在类别模型分为整体提升型、生态住宿型和无偏好型,以整体提升型(49.2%)和生态住宿型(44.7%)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