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温度演化的疲劳极限评价方法相较于传统试验方法有着快速、经济等优点。理想情况下,疲劳极限评价所依据的温度测量结果应该只取决于由能量耗散导致的材料自身的产热。然而,疲劳试件的温度在试验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保持一个相对稳定试验环境温度条件是保证后续疲劳极限评价可信度重要基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首先从传热学的角度对试件温度变化的几种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试件两端和夹具之间的接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温度演化的疲劳极限评价方法相较于传统试验方法有着快速、经济等优点。理想情况下,疲劳极限评价所依据的温度测量结果应该只取决于由能量耗散导致的材料自身的产热。然而,疲劳试件的温度在试验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保持一个相对稳定试验环境温度条件是保证后续疲劳极限评价可信度重要基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首先从传热学的角度对试件温度变化的几种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试件两端和夹具之间的接触传热是试件和外界热量交换的主要形式。提出将试件端部温升的影响转化为虚拟边界处的边界条件,以克服热传导模型边界条件难以准确设定的困难,实现了对试件温度变化过程的准确描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根据线性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叠加原理对试件温度变化过程的热边界条件进行重构,最终得到一种消除端部温度升高对试验中疲劳试件温度变化过程不利影响的数据处理方法。采用数值模拟对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热边界条件重构后的温度数据仅取决于材料自身的产热,相当于在不存在端部温升的理想条件下进行试验获得的温度数据。相较于现有的其它试件端部温升控制方法,新提出的方法具有效果好,适用范围广,成本低廉,便于实现等优点。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温度测量手段,编写专用的图像处理程序对试验获得的原始红外热图像进行了二次处理,将新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用于高周疲劳过程中AZ31B镁合金温度测量的实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际试验中端部温度升高对AZ31B镁合金疲劳试件的温度变化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将热边界条件重构后的温度演化用于AZ31B镁合金疲劳行为的研究。温度演化曲线表明AZ31B镁合金在疲劳过程中经历了循环硬化。通过对比两个不同取向的试验结果,发现AZ31B镁合金在疲劳过程中的温度演化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对不同载荷水平下的温度演化试验结果进行了汇总,结果显示温升-载荷曲线中会存在一个明显的拐点,拐点对应的载荷和材料的疲劳极限接近。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数据统计分析的疲劳极限评估新方法。采用提出的新方法对AZ31B镁合金的疲劳极限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并有着比经典的Risitano法更为广泛的适用性。针对焊接接头内热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对原本基于一维热传导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得到基于二维热传导模型的热边界条件重构方法。使用二维方法对AZ31B镁合金手工TIG焊接头试件在高周疲劳试验中的表面温度演化进行处理,根据处理后的温度数据并采用本文提出的统计分析法进行疲劳极限评定,并获得了较为准确的结果。
其他文献
目前工业中耐蚀涂层的制备技术以电镀Cr为主,然而电镀Cr产业的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中国和欧盟都对电镀Cr产业进行了限制。业界对可以取代或者减少电镀Cr技术应用的表面改性技术有迫切的需求。激光熔覆技术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应用,但由于热输入大、涂层表面粗糙度低、稀释率高、成本高等问题一直未能实现大范围推广应用。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是在传统激光熔覆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表面改性技术,由于其熔覆线速度高
伴随着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日益枯竭,绿色无污染的可再生新能源逐渐吸引科研工作者的注意,并得到长足的发展。潮流能作为一种海洋可再生新能源,以周期性、可预测性以及能量密度大的特点得到广泛的关注。世界各地不同结构形式的潮流能发电装置层出不穷。但高昂的安装、海上施工以及维修、维护费用极大限制了潮流能发电装置的商品化进程。因此,本文设计研制一种悬浮锚定式潮流发电装置。该装置可通过向海底基座内注入与排出海
机器人辅助腔镜微创外科手术由于创伤小、感染率低和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已引起广泛关注,其相关技术正逐渐成为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此,本文针对腔镜手术机器人部分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主要涉及力反馈主操作手机构设计及优化、腔镜微创手术机器人主从运动控制、腔镜微创手术机器人交互作用力检测模型、主操作手人机交互及主从力反馈控制等几个方面。针对腔镜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设计了一款全主动型串联主操作手。采用平行四边形机
微纳光纤耦合器是一种采用热熔融拉伸法使多根光纤变细并熔融在一起,能够实现光耦合、分束等功能的无源光纤器件。微纳光纤耦合器不仅具有普通光纤器件的传输损耗低、体积小巧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势,还具有微纳光纤的高非线性和强倏逝场等显著特点,其传输光谱对耦合器自身参数和环境参数的变化非常敏感,因而成为一种理想的光纤传感器件。近年来,针对微纳光纤耦合器传感特性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相关应用研究也日渐丰富,逐渐延
近年来随着超精密装备制造、精密计量与前沿科学研究等快速发展,其对位移测量精度的需求已经从纳米量级逐步过渡到亚纳米甚至皮米量级,这给外差激光干涉测量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本领域提出的非共光路外差激光干涉测量方法被称为“下一代外差激光干涉测量方法”,是最有望实现该测量精度的方法。然而,虚反射引起的周期非线性误差,其幅值为数十皮米至一纳米,是阻碍非共光路外差激光干涉仪精度提升的重要误差之一。目前尚无有效方
全球变暖导致的降水格局改变、土壤冻融频率增加,以及人类对湿地不适当的开发和利用,严重干扰了湿地的生态平衡及其温室气体排放特征,进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内陆盐碱湿地是分布于干旱、半干旱,以及半干旱亚湿润过渡区,具有地表过湿和浅积水环境,发育盐碱土壤和盐生生物群落,并构成独特湿地生态系统的地理综合体,是湿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关内陆盐碱湿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温室气体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等性能优异,在柔性电子领域应用广泛。碳纳米管材料与传统的刚性硅、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相比,不仅在实现较好的柔性、可拉伸和透明的电子产品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而且其制备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制作成本普遍较低。现有的碳纳米管网络可拉伸性能研究,对于碳纳米管网络的结构与性能关系方面的阐释尚不完全。同时,在结构设计方面,普遍存在着导电网络形成过度依
在各种非结构化约束下进行高效、可靠的运动规划是多自由度机器人实现运动智能的基础与前提。近些年来,机器人的运动规划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大量研究工作致力于提升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约束场景下的智能性与自主性。但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来看,机器人,尤其是以串联机械臂为代表的多自由度机器人尚未通过现有规划方法实现其操作的高自主性和高可靠性。主要表现为:现有规划方法对于含有多种约束的操作任务普遍存在着规划效率低、路
全球水资源的紧张局势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并且由于气候变化、人口增加、水体污染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加剧。膜分离技术由于具有无相变、低能耗、可集成化程度高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当今水处理领域中的关键技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离膜大部分由聚合物材质制备而成,但是聚合物分离膜如聚偏氟乙烯(PVDF)膜由于其疏水性使得在水处理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物的吸附聚集,引发膜污染,造成膜分离效率降低和操作成
轴向柱塞泵是工程机械上常见的动力元件。随着用户对产品寿命、可靠性和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柱塞泵的高压化、高速化成为当前的主流趋势,而传统的经验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高性能轴向柱塞泵的研发需求。旋转的缸体和配流盘组成的配流副是轴向柱塞泵中的三大关键摩擦副之一,既是整泵完成吸排油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整泵中受力最复杂的环节,随着工作压力和转速的提高,配流副内部的流场、结构场和热场等各物理场之间的耦合影响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