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行力”一词首先出现在工商管理领域并逐渐成为企业管理学界熟悉的名词,国内学者将其引入行政管理研究领域并提出“政府执行力”一词,其是顺应潮流与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种决定政府执行各项管理活动时力量和效力大小的关键因素,政府执行力对于维系政府机构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温家宝总理提出,在我国当前很多大型组织中,不论是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组织,还是私有部门组织,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执行力问题。尽管在理论上人们预期政府为一个执行高效的组织,然而在很多时候其却表现出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机构臃肿等种种弊病。政府执行力是指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贯彻落实上级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核心是把思路、战略、决策、规划与部署付诸实施的能力。从中央和地方关系上讲,中央制定的各项战略决策、政策和法规绝大部分都要通过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的执行才能得以落实。乡镇政府是基层政府的一个级次或组成部分,处于行政组织系统的底层,是我国行政组织体系的“神经末梢”,作为联系“三农”最为密切的基层政府,其直接面对数以万计的广大农民群众,乡镇政府的职能不仅涉及到对乡镇政治、经济进行管理的活动,还涉及到对社会事物进行管理的全部活动,其是整个国家行政体系运作的基础,国家的各项有关农村的方针政策及工作任务一般都是通过乡镇一级政府贯彻落实的,在某种程度上乡镇政府可以说是国家意志在乡村社会的“输出”终端。因此,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的执行能力事关国家意志和宏观目标的实现,是贯彻和落实中央政策的保证。但是事实上,乡镇政府执行力问题正在成为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深化的“瓶颈”。然而这个极端重要的问题却一直被忽视,没有进入主流视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乡镇政府执行力关系到政府行政组织系统的公信力和合法性基础。在这样的战略高度上,本文试图从执行力的一般分析及理论基础说起,进而陈述政府执行力理论,结合乡镇政府自身的特点,分析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乡镇政府执行力不足的现象,同时进一步分析乡镇政府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深入发现一些行之有效的提升乡镇政府执行力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