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发展当下已演变为全球性的复杂课题,为加快推进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绿色发展必然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取得较快增长,农业生产率有了较大跃升,但粗放式的生产下污染同样也加速积累,需为高昂的资源环境代价埋单。由此,在当前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绩效的提升应给予更高关注。在影响农业生产绩效的变量中,技术与制度均为重要因子。本文致力于研究农业领域的技术进步与作为制度安排的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发展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作用几何。同时进一步探究当前环境规制的政策背景下,在技术进步作用于农业绩效的路径中,环境规制在其间是否发挥着调节效应。另外,还关注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重点包括强制管控型1与市场激励型工具)及长短期的影响差异及其空间溢出。这些问题的研究对合理化环境规制制度体系,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最终实现农业发展增速与绩效提升的双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方法论为指导,以马克思技术进步、制度安排(环境规制作为制度安排的一种形式)作用于农业发展的相关思想为基础,适当借鉴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及规制经济学中的相关有益成分,视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文章的三个核心概念。论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特点,从理论上梳理了技术进步与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包括技术进步及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绩效的直接影响、技术进步在环境规制调节效应传导下的影响,以及前述作用的空间溢出效应所带来的影响,即构建起了影响机制的理论逻辑链条。具体来看,技术进步理论上的创新驱动作用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推进知识溢出、优化要素配置与提升规模效率四个方面发挥。环境规制理论上双向作用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一方面环境成本的增加,原产出下额外的投入将降低生产率;另一方面通过强制规制与市场机制淘汰低效益高污染的生产主体,而高效益低污染的主体保留将实现行业绿色绩效的总体提升。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方面,通过生产端和消费端双重渠道激励技术的创新效应来实现。各要素的空间溢出影响,表现为邻地的农业技术进步及环境规制的实施带来的空间溢出影响。由于区域间要素流动、产业联动、技术溢出等因素的存在,技术与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得其影响的空间溢出多将自然发生,从而研究其空间溢出影响变得必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相关假说H1:技术进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发挥着正向促进作用。H2: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影响,但影响方向并不确定,长短期上可能存在U型影响关系。另外不同类型环境规影响的影响可能也存在异质性,更为灵活的市场激励型工具能更好地激励技术的创新效应。H3:环境规制在技术进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发挥着正向的调节作用。另外,不同的规制工具可能在调节作用的大小与方向上有所差异。H4:技术进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按照“问题导向——分析框架——理论分析——实证检验———比较研究——对策建议”的研究逻辑,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提出问题(第一章)、分析问题(第二、三、四章)和解决问题(第五章)三个部分。首先提出问题,阐明论文的研究方向,为研究技术进步与环境规制对我国农业发展绩效、即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及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与各变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其次,分析问题方面,从理论上建立框架分析问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相关的有益成分,基于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制度安排作用于农业发展的相关思想,也有分析地吸纳借鉴其他如规制经济学的相关经典理论等,试图剖析包括技术进步、环境规制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三个核心概念之间的理论联系,并提出相关假说。再次,解决问题方面,先进行相关研究对象的历史沿革梳理与水平测度,如通过三阶段SBM-DEA的方法测得更为真实的农业绿色绩效水平。通过梳理发展沿革发现一定的规律性特征,结合水平测度将发展历程与特点可视化。再运用计量工具,在2000-2019年全国31个省市相关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子样本,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以检验前述假说。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农业技术进步正向推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还存在正面的空间溢出,即邻接地区的技术进步对当地的农业绿色绩效的提升也有促进作用;(2)中部地区强制管控型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即期表现为负向,远期转为正向;(3)市场激励型规制工具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激励,空间溢出效应表现为负向,表明可能存在区域间的污染转移;(4)东部地区环境规制总体上在机制中发挥着正向的调节作用,不同区域表现出异质性。随后,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环境规制发展历程梳理,探寻国外在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上的先行经验,从中分析我国在农业技术与环境规制发展中的问题所在,以得到相关的启示。最后,为寻求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效途径,从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与全过程贯彻,激发技术活力,激励技术创新与应用转化、优化环境规制体制机制建设如优化环境规制工具组合,合理设计环境规制强度、建立区域环境治理投资与合作机制,强化物质支撑、推动有序竞争及激发公众环境参与热情,发挥上下结合的协同治理优势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提供有益建议。论文试图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一些新的尝试,可能的创新点在于,文章整体立足于马克思技术进步、制度安排作用于农业发展的相关思想及其关于“两种生产力”即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论述,也有分析地吸纳借鉴其他如规制经济学的相关有益成果等。有广泛而坚实的理论基础作指导,与通篇行文的逻辑链条紧紧相扣。另外,从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方法的优化等方面也争取试图有所创新。如以学界相对研究较少的狭义农业为对象,并在指标选取上尽量做到投入与产出的对应;在环境规制的研究上结合不同工具特点分类别纳入讨论,并转换“波特假说”的一般研究思路,研究环境规制在机制中的调节效应。此外,在方法优化上,利用非径向、非角度包含非期望产出的三阶SBM-DEA模型,在剔除外生环境变量与随机因素后测算更为真实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将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纳入考量,有助于更为全面地认识影响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