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重点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对"利益冲突"理论进行剖析,对于当初实施分业经营的真正原因和基础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了分业经营所适用的社会经济条件.但是,如果我们所面对的经济金融环境变化了,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成熟的发达的金融市场,在这里信息的传播和获取迅速、充分,竞争也非常激烈,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混业经营是金融业发展的必然.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关键之处不在于混业经营就一定会使商业银行为谋取自身私利而采取违规的操作,而在于是否有一个健全、发达的金融市场和良好的信息披露制度为金融行为提供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为此重点分析了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理论根源和金融混业经营的本质.由于我们国家现阶段的特殊国情,中国在当前必须仍然坚持分业经营的基本格局,这是维护中国金融经济安全的保证.因为中国还不具备西方发达国家实行混业经营的基本条件,实施混业经营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只有消除了混业经营的阻滞因素,才能真正过渡到这种经营模式上去.但是文章指出混业经营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需为此做好准备工作.因为在全球金融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中国的金融业不是孤立的,它要受到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中国金融趋向混业经营是市场一体化和适应国际竞争的内在要求.并进一步指出中国的改革当然包括金融业改革应当是一种"渐进式"的改革.文章说明,"渐进式"改革的金融业经营模式最终转变可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首先维持金融分业经营总体格局,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和政策进行试点.在此基础上边规范边放松管制,对原先业务范围过窄的要适度放松,对相对风险较小、绩效明显的业务交叉或混业优先考虑.最后,最终过渡到近似美国的混业经营模式,这是因为中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与美国存在很多相似之处,而德国式的全能银行制度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作者针对当前的一些具体问题,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从而为实现长期的混业经营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