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同时间节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兔模型的股骨头,观察其声像图特点并与空白组比较声像图差异。2.运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空白组和各阶段早期ONFH兔的股骨头表面造影剂灌注形态,并用TIC曲线分析软件得出定量参数,与病理对照探讨CEUS对早期兔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1.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和模型组(12只)。其中造模3周和造模5周的模型兔各6只,空白对照兔各4只。模型组应用内毒素(LPS)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方法建立早期的兔股骨头坏死模型。2.首先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空白组、造模3周和造模5周三组实验兔不同时期的股骨头,比较三组股骨头声像图的差异。3.运用CEUS检测三组兔股骨头表面的造影剂灌注状态和形式,通过TIC曲线分析软件获得增强强度EI(dB)、始增至达峰时间TTP(s)、曲线灌注斜率AS、衰减斜率DS、平均渡越时间mTT(s)CEUS参数,分析三组各参数之间的统计学差异。4.三组实验兔在造影结束后处死,并解剖股骨头。比较三组兔股骨头的病理学变化,分析三组不同时期兔股骨头HE染色后的病理形态学分期并计算MVD和空骨陷窝数,将病理结果与CEUS作相关性分析,探讨CEUS诊断早期兔ONFH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1.空白组与模型组3组间兔股骨头的形态结构和声像图均未见明显差异。2.CEUS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造模第3周,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增强强度EI明显增加,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AS、DS、mTT、TTP,2组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S:P=0.21,P>0.05;DS:P=0.29,P>0.05;mTT:P=0.98,P>0.05;TTP:P=0.44,P>0.05)。造模第 5 周,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AS、DS、mTT、TTP均有统计学差异(AS:P=0.02,P<0.05;DS:P=0.03,P<0.05;mTT:P=0.00,P<0.05;TTP:P=0.01,P<0.05),但 EI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1,P>0.05)。3.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造模3周组共6只兔(12个股骨头),2个为骨坏死病理Ⅱ期,其余病理分期为Ⅱ期之前。造模5周组共6只兔(12个股骨头),病理分期均属于Ⅱ期之前。空骨陷窝率结果显示,造模3周组和造模5周组空骨陷窝数均较空白组增多,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P<0.05)。MVD显示2组模型组微血管数均较空白组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P<0.05),两组造模组之间MVD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P<0.05)。4.MVD与CEUS定量分析各参数相关性分析显示,MVD与DS呈弱的正相关(r=0.36,P=0.02,P<0.05),与 EI 呈弱的负相关(r=-0.39,P=0.01,P<0.05)。与 AS(P=0.24,P>0.05)、mTT(P=0.32,P>0.05)、TTP(P=0.65,P>0.05)均无相关性。结论:1.造模3周组以及造模5周组的股骨头坏死,在未出现关节腔积液时,股骨头的形态学改变甚微,超声难以作出鉴别。2.CEUS能够定量分析股骨头坏死早期的股骨头表面微小血管分布。通过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发现造模5周组的ONFH股骨头的达峰时间、灌注斜率、衰减斜率和平均渡越时间较空白组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提示早期坏死股骨头内的血流有效灌注时间下降,血流灌注呈“快进快出”的表现。3.造模3周组以及造模5周组的股骨头坏死组织病理学可见MVD均有显著的减少,此变化与CEUS的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