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闻艺术创作理论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朝闻艺术创作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艺术创作理论是王朝闻文艺理论的基础也是他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雕塑创作出身的理论研究者,王朝闻擅长将自己在生活实践与创作实践中的认识、经验与想法转化为理论性文章,表现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诗性智慧。王朝闻的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前期着重探讨艺术创作、生活与思想之间的关系,中后期主要关注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之间的关系。王朝闻侧重于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创作理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从以下三个部分对王朝闻的艺术创作理论进行进一步深入探讨。第一部分,王朝闻艺术创作理论的精神来源与基本特色。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毛泽东文艺思想以及民间文艺都是王朝闻艺术创作理论研究的重要精神来源。在这些精神资源的影响之下,王朝闻的艺术创作理论表现出鲜明的特色与个人风格。王朝闻的艺术创作理论研究跨越众多艺术门类,处处体现着对立统一的辩证融合思维,整体表现出朴实平易的创作文风。第二部分,关于主体、客体以及创作的重要论述是王朝闻艺术创作理论的核心要素。王朝闻认为,创作主体作为艺术创作活动中的创作者,美的体验者、评价者,是具体的社会人。创作主体在时代、阶级、民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之下将自己的主观意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把握以“不似之似”、“一以当十”的方式体现在艺术作品之中。王朝闻对客体的研究吸收了客体即“自然说”与“情感说”的论断,王朝闻认为社会生活与情感因素都是在艺术中“不全之全”的再现,主客体对立统一于具体的创作过程之中。创作主体面向生活、深入生活,运用多样统一的创作规律,创造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创作是为了欣赏,艺术创作要适应与征服欣赏者的审美需求,从而达到既提高欣赏者的审美能力又提高艺术创作水平的效果。第三部分,王朝闻艺术创作理论的现实意义与启示。王朝闻的艺术创作理论明显显示了中国本土化研究意识,继承中国传统文脉、重视理论融通实践、充分发挥文艺的美育作用,这对当前艺术创作理论、艺术批评理论的研究与繁荣中国文艺的新局面有重要的意义与启示。总之,随着当代文艺理论与美学思想的深入发展,王朝闻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创作理论,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与博大精深的理论内涵,表现出对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特殊价值与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虚拟财产交易市场的规模化和产业化,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的非法侵害现象层出不穷,对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和个人的现实利益产生了负面影响。对非法获取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进行刑法规制既是法律上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当今时代不可回避的趋势。本文通过观察国内司法实务工作者对相关案件的说理论证,并借鉴在制度上已做出初步尝试的国家和地区的司法实践发现,运用刑法对非法获取网络虚拟财产行为进行规制存在两大疑难问题:一是现
清末民初,一批心怀救亡图存愿望的知识分子东渡扶桑,他们在国内外多种条件的预备下,部分学生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信仰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而拉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大幕。有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问题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大课题。但纵观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多是宏观论述和史实梳理,缺乏更深入的探讨。为此,本文立足已有研究成果,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
家族叙事的传统在“80后”作家的创作中依旧得到了延续。郑小驴、孙频、王小天等作家在家族书写中将家族史作为小说的重心,而张悦然的《茧》、宋小词的《声声慢》以及颜歌的《我们家》等作品则通过“历史+现在”的嵌套设置,令“80后”一代有效地介入家族历史。“80后”作家在家族书写中通过家族成员的生活或家族中的某一人物来追溯历史,使文本的叙述充满时代感,并折射出作家对于民族、历史、人性、文化等多样而丰富的思考
帝王题材小说发展到唐五代,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具体表现为宗教色彩的淡化与更加重视现实。汉魏六朝时盛行的汉武帝长生故事不再为唐五代人所青睐,小说家们热衷于隋唐帝王现实故事的书写,尤其以隋炀帝、唐太宗、唐玄宗三位帝王故事的书写最为明显。这种转变既与唐代政治风气的开明、唐五代人小说观念有很大关系,也和唐五代小说家自身复杂情感有关,这也是此类小说独特之所在。绪论部分,主要梳理唐五代帝王题材小说的研究现状,阐
爱德华·琼斯是当代文学界杰出的非裔作家之一,《已知的世界》是他的代表作,他也正因此荣获了2003美国国家图书奖,2004年普利策小说奖,以及2005年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已知的世界》从一个黑人文学从未触碰过的角度出发,讲述了黑人奴隶主以及黑人奴隶们的生存状况和曲折命运,丰富了黑人小说中人物身份的多样性,并重写了自由的内涵。本文从弗洛姆自由观角度分析《已知的世界》中的黑人身份。艾里希·弗洛
阿尔茨海默症(即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作为现代文明病的一种,对现代人的死亡观念、伦理意识和家庭关系等方面提出了巨大挑战。疑心健忘、认知障碍、智力退化、能力丧失、无法治愈是这一疾病的重要特点,它最终指向死亡,且在死亡前使患者经历丧失尊严的痛苦,甚至在死亡的瞬间都无法保持体面。这一疾病致使患者在肉身死亡前首先经历社会文化层面的死亡,隐喻着个人价值的丧失和个体历史的消亡。同为
《型世言》是明代时期重要的白话小说,该书口语色彩浓厚,内容涉及社会各个层面,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晚明的社会风貌与时代特色,尽管掺杂少量方言,但是从总体上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明代晚期的语言面貌。文章以《型世言》判断句为研究对象,以广义判断句理论为研究基础,结合形式与意义两方面进行研究。在形式上,文章从判断句的结构形式与构成成分进行分类研究,以系词为纲,将该书中的判断句分为四种形式,并在每一类型的判断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是我国一项特有制度,是土地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保障了我国农民的基本生存需求,具有浓厚的社会福利性质,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快,宅基地资源闲置浪费现象日趋严重。国家为此出台各项宅基地改革政策,逐步盘活宅基地使用权,促进闲置土地的利用。特别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三权分置”政策以来,学界对宅基地改革的讨论与研究愈发增加,但研究的重心主要集
企业民主管理地方立法对企业的顺利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企业民主管理的过程中,依据《企业民主管理规定》开展民主管理活动,随着企业民主管理的推进,各个省份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应当针对各地的特色进行地方立法。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草案)》以及《辽宁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建议,促进《辽宁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的实施。第一部分阐释了立法依据的基本理论:劳动雇佣资
盗窃罪与诈骗罪是社会生活中最为屡见不鲜的侵财犯罪了,但两罪的犯罪手法、表现形式日趋多元化使得案件的定性也疑难重重,而随着社会生活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难以辨别的盗骗交织型案件,使得两罪的区分问题讨论不断。笔者经过深入的检索和整理发现,在理论与实务上关于两罪区分标准的研究比比皆是,虽然现有研究确实为研究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分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视角,但这些研究大都是从某则具体的案例展开,或是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