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林语堂置于二十世纪中国现代美学的情境中,主要从知识社会学、价值论、本体论的角度对他的“生活艺术论”进行深入研究。在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现实中,林语堂面临着文化选择的强大压力,陷入了生存的困境。“生活艺术论”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体系,是林语堂对生存困境进行诗意反抗的表达方式。 本文主要分三部分:“生活艺术论”的形成之基点、内涵及当代意义。“生活艺术论”是林语堂文化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的集中体现。它是通过“文化”这一平台,揭示纷繁人生真相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包含着三个层次,即分别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层关系上形成自己的美学内涵。具体地说,就是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幽默与近情的人生态度、“真”我人格的自觉追求,最终实现人生与艺术合二为一的境界。“生活艺术论”就是一种注重人生体验的生活态度,其核心在于以审美的眼光对待人生。本文重点阐述林语堂艺术化人生的实现方式,即一方面通过对中、西文化的解读,特别是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回归”来开辟自己的“言说”空间,另一方面则又通过对文化的超越,实现审美生存的可能。 “生活艺术论”展示了林语堂在特殊的现实语境中所具有的情感状态和人文精神。林语堂的可贵之处是能脱离西方现代美学感性与理性的分野,寻找到在文化混融状态中的生存感觉,寻找到一种主体性,寻找到美学的情感支撑。作为一名现代知识分子,林语堂既秉承了中国“审美功利主义”传统,又保持了开放的姿态,吸纳了美学的现代精神,实现了审美跨文化的可能。因此,在今天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对林语堂及其美学思想进行研究、评价,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