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中国境外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在园区数量不断增加、园区建设不断推进、入园企业不断增多的背景下,对境外产业园区规划实施进行评估,不仅是了解境外产业园区发展进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完善境外产业园区规划技术体系的必然要求。回顾国内外园区规划实施评估既有相关研究和实践进展,产业园区规划实施评估领域已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成果,对于中国境外产业园区规划实施评估研究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作为中国产业园区模式的海外推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规划实施评估既需要参考已有研究和技术路线,也需要同步考虑境外产业园区的特殊性,如发展环境和所在国规划政策的差异性等。在系统梳理“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空间分布与产业发展特征基础上,本研究从规划类型、编制单位、规划管理等视角对23个国家级境外产业园区的规划实践进行总结,并对早期建设的一批境外产业园区规划实施评估进展进行回顾。总体来看,“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规划体系不断完善,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少有开展,规划实施评估技术路线仍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借鉴国内外规划评估、规划实施评估、境外产业园区发展领域的经典理论(理性规划与交互规划、社会影响评价理论、境外产业园区“飞雁模型”等),考虑境外产业园区发展特点与属性,立足规划实施评估目的与需求、结合具体规划类别与内容,本研究构建了中国境外产业园区规划实施五维评估理论框架并进一步明确了境外产业园区规划实施评估的具体内容。研究提出境外产业园区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应主要从规划实施环境评估、规划实施过程评估、规划实施效果评估、规划工作与成果评估、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估等五个方面展开。同时,本研究以境外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为样本,构建了基于“评估维度-评估层次-评估要素-评估指标”的四级评价指标体系,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测度境外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情况以及相关因素对于规划实施的影响。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对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类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在实证部分,本研究以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为评估对象,基于境外产业园区规划实施五维评估理论框架和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指标体系,详细分析了园区2011版规划的实施环境、实施过程、实施效果以及规划工作与成果质量,并充分考虑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东方工业园一期规划实施评估总体优秀,但仍面临着较多的发展问题与挑战。实证部分验证了研究构建的中国境外产业园区规划实施五维评估理论框架和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面向未来,本研究就东方工业园的持续发展提出建议:第一,促成国家间高级别合作协调机制;第二,完善风险防范与应对机制;第三,优化园区发展支撑体系;第四,提升园区规划可实施性。结合中国境外产业园区规划实践现状和东方工业园规划实施评估结果,研究就提升中国境外产业园区规划的科学性、适用性、实用性和促进规划实施提出建议:第一,加强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发展与规划研究,推动相关标准出台;第二,深化对园区所在国、所在地区的研究,体现规划的地方适宜性;第三,规划编制单位应加强与园区各类参与主体的交流协商;第四,重点考虑规划实施的不确定性和园区开发建设模式,合理编制实施计划;第五,加强境外产业园区规划实施动态跟踪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