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基础产业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s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小平基础产业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和中国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成功与失败的历史经验,以及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经验的基础之上逐步发展,是关于如何发展中国的农业、基础工业和服务业,如何正确地处理三大基础产业的结构和比例关系及其运行规律的一系列的科学理论和经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本文以邓小平理论和产业经济思想视域下的“基础产业理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以邓小平理论文本为根据和出发点,运用文献学研究法、分析和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等,从产业发展背景、时代背景、思想背景及实践背景四个维度全面分析和论述了邓小平基础产业理论形成的深刻历史背景;通过对邓小平基础产业理论的萌芽时期、形成和发展阶段以及成熟过程的整体性爬梳,揭示邓小平基础产业理论的基本内涵和阶段发展成果。在此基础上,重点归纳并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基础产业理论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即邓小平关于产业结构思想、基础产业发展阶段思想、基础产业驱动力思想、基础产业布局思想、基础产业经济体制思想五个主要方面,基本廓清和详述邓小平基础产业理论的具体内容,并总结概括出其理论特点。最后,深入挖掘和剖析邓小平基础产业理论的当代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邓小平基础产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中国的丰富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中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均有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产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十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借鉴。
其他文献
国家认同是公民确认自己属于哪个国家,并对这个国家所属的领土主权、民族身份、历史文化、国家和政权组织形式等方面具备强烈的认可和接受,由此形成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并愿意
社会化是个体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家庭是“人性的养育所”,是儿童社会化的“摇篮”和走向社会的“桥梁”,家庭在儿童初级社会化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家庭成
学位
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