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创伤相关评分系统(ISS、NISS、SIRS、mSIRS以及SPSPT)在评估创伤患者脓毒症发生和救治结局中的应用价值,希望为临床提供快捷、可靠的预测工具;探讨创伤后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对脓毒症发生的关系,以促进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1)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住院救治的351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分别计算ISS、NISS、SIRS评分、mSIRS评分及SPSPT,同时预测患者脓毒症发生和死亡结局。(2)选择ISS≥16分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49例,收集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给药起始时间、疗程以及更换情况等信息,分析抗生素预防性使用与脓毒症发生的关系。结果(1)创伤评分:在预测创伤后脓毒症发生方面,SPSPT与mSIRS相当(P>0.05,Z=0.029),都优于SIRS、NISS和ISS,且SPSPT能进一步区分脓毒症的严重程度(P=0.019)。在预测死亡方面,其准确度SPSPT优于mSIRS、SIRS、NISS和ISS。(2)抗生素预防性使用:①给药时机,无脓毒症组[(5.3±2.7)h]明显早于脓毒症组[(10.5±4.0)h]和严重脓毒症组[(11.8±4.9)h](P<0.001)。将给药起始时间分为伤后0h~3h(<3h组)、>3h~9h(>3h组)、>9h~22h(>9h组),脓毒症发生率分别为11.54%、74.63%、94.64%,>3h组、>9h组脓毒症发生率显著高于<3h组(P<0.001)。②使用给药时机预测脓毒症发生的ROC下面积为0.887,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9%、81.4%,最佳诊断点为伤后6.5h,<6.5h组脓毒症发生率(31.37%)明显低于>6.5h组(91.83%)(P<0.001)。③抗生素使用疗程分为0~3d、4~5d、6~7d、>7d四组,脓毒症发生率分别为60.87%、59.46%、65.00%、89.80%,>7d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01)。④抗生素更换情况,无更换组脓毒症发生率(65.49%)低于更换组(88.89%)(P<0.001);无更换组SIRS持续时间[(3.3±2.2)d]短于更换组[(4.4±2.6)d](t=2.8,P=0.006);无更换组mSIRS分值[(4.4±1.2)分]低于更换组[(4.9±1.0)分](t=2.5,P=0.013)。结论(1)ISS、NISS、SIRS、mSIRS及SPSPT均能较好评价创伤后脓毒症发生及救治结局。SPSPT结合了解剖和伤后生理指标能更加全面的进行预测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同时SPSPT还能对创伤后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的高危人群加以区别,以便临床早期进行预测和处理,从而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提高救治水平。(2)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创伤后脓毒症的发生。所以,创伤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应尽早,用药疗程应适中,用药种类应准确,不要随意延长抗生素的疗程以及频繁更换抗生素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