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性风险的本质特征就是溢出和传染,特别是金融体系中所存在天然的脆弱性,发生危机的概率相当高,且经济领域其他部门的危机也可能累积并激发金融领域中的系统性风险。本文拟研究系统性风险发生概率增减的预警指标,并根据实证模型结论给出监管建议。本文综述国内外文献中关于系统性风险生成影响因素和监管防范措施,对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进行一般性描述,并阐述优缺点。随后,本文以全球1990年以来的发生的系统性风险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跨国面板数据为解释变量,利用logit构建系统性风险评估模型。Logit模型对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测度符合本文研究的系统性风险定义。研究表明,logit模型的关键在于控制变量的设计和分组研究,以研究影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增减的因素。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发生概率的增减有内外两种影响因素,外部的基本经济因素及内部的金融结构和发展状况,因此本文的解释变量分为宏观经济变量及金融变量。由此,本文将宏观经济因素、金融发展程度、金融规模和效率纳入logit模型分析中,拟运用模型分析如下问题:1、验证系统性风险发生的预警指标;2、研究宏观经济因素、金融发展程度、金融规模等指标对系统性风险发生概率的增减作用。通过模型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当宏观经济脆弱时,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概率一般会加大;随着金融发展程度和自由化程度,一国的金融脆弱性日益明显。具体来说,在宏观经济指标中,通货膨胀的上升会增加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人均GDP的上升对减缓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比较显著,但是人均GDP增长率的过快且不稳定上升反而预示风险发生的概率增加,虽然其系数较低;利率、汇率、人均外汇储备、人均经常账户赤字与系统性风险发生概率的增加成反比,其中以人均外汇储备及人均经常账户赤字的作用最大,稳健性最强,显著的预示了系统性风险发生概率降低。金融发展指标和金融结构指标中,除银行特征指标,其余变量的上升均可预示系统性风险发生概率增加,其中以金融效率指标的系数较大。由此可见,伴随金融的不断发展、规模的扩大、自由化程度的加深以及授信额度的增加,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但是危机的不断增长不表示需要抑制金融深化和广化。因从监管机构从宏观审慎和微观个体角度,对全球金融体系监管进行结构性调整和清晰。宏微观监管措施在金融发展和深化过程中可以降低系统性风险,从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个体监管的角度出发,主要以全球LEI系统与巴塞尔协议为代表进行分析,阐述不抑制金融发展的前提下金融体系透明度和稳定性的提高,及其降低系统性风险发生概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