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比较不同卫星平台、不同微波资料及其组合同化对台风数值模拟的影响,本文选取2016年台风“鲶鱼”个例为研究对象,基于WRF模式和WRF-3DVAR同化系统,以FNL再分析资料为初始和边界条件,对ATOVS微波资料(AMSUA和MHS)进行了直接同化试验。设计5组同化试验,分别对台风登陆前60h的路径及强度预报、登陆后24h降水预报两方面内容展开同化对比研究。利用平均偏差、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TS评分等方法,通过分析模拟结果、初始场基本气象要素的调整以及各主要物理量场的同化增量,探讨了不同卫星平台、不同微波资料及其组合同化对台风路径及强度、降水模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两个阶段的模拟过程中,资料同化对初始场温度、湿度、纬向风和经向风的最大调整幅度主要出现在高层500hPa以上,这可能与各卫星、传感器的探测特征有关。对台风登陆前60h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台风路径的模拟,A15(仅同化NOAA15上的AMSUA资料)整体同化效果最好,M18(仅同化NOAA18上的MHS资料)仅在0~30小时内对路径有所改善。同时,各同化试验对台风强度的改进并不是很显著。其中对于最低气压的模拟,各试验模拟强度普遍偏弱,且未能模拟出台风强度的突变。除M18外其他各组同化试验均优于控制试验,其中A15同化效果最好。对于最大风速的模拟,同样A15表现最好。卫星资料同化通过调整温湿度、风场等基本要素,进而影响到500hPa位势高度场和风场、200hPa风场等大尺度环流形势,有效改进了台风的移动路径,暖心结构的调整与台风强度的变化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于台风登陆后降水的预报评估显示,各同化试验对24小时降水预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其中A15和M18同化效果最好,均方根误差分别下降23.23%和13.8%,均改进了4个降水量级的预报。TS评分结果表明,A15和M18对小雨量级的预报改进最为明显,而组合同化卫星平台或者传感器都对大于200mm的强降水预报有所改进。700hPa相对湿度、水汽通量和200hPa散度场的增量分布与降水的变化有着较为一致的对应关系,这表明卫星资料同化通过影响调整水汽条件和垂直运动条件,进而改善降水的预报。NOAA15上的AMSUA同化对于台风路径、强度及降水均有较好的模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