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氯离子侵蚀的混凝土进行表面防水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2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结构常因耐久性不足而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大量研究表明,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的因素可以分成两类:混凝土劣化和钢筋锈蚀。引起混凝土劣化的主要因素是化学侵蚀、硫酸盐膨胀、碱—骨料反应、冻融破坏和收缩开裂。从各种破坏活动的机理来看,包括钢筋锈蚀在内的所有破坏过程都与水分密切相关。而且水也是有害离子进入混凝土孔结构并将溶解的离子带出的运输工具。因此,对混凝土进行防水处理是推迟混凝土结构修复时间,提高其耐久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以往对新建混凝土结构进行表面防水处理的研究较多,且结果证明:表面防水处理能在混凝土表面形成很好的氯离子隔离层,通过阻止水的毛细作用来阻止或延缓氯离子的侵入,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侵蚀能力。 然而,对于已有混凝土结构,尤其是暴露于海水环境或已遭到氯盐侵蚀的结构来说,防水处理是否仍然可行。针对此问题提出了本课题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即在一定的防水处理条件下对受氯离子侵蚀的混凝土进行表面防水处理,找出防水处理依然可行时的氯离子临界含量。试验用混凝土的水灰比分别为0.4、0.5 和 0.6,另一组水胶比为 0.5 的混凝土中用粉煤灰等量取代20%的水泥。将混凝土试块分别放于室内和海边现场进行氯离子侵蚀试验,然后采用硅烷溶液对其进行表面防水处理,通过比较防水处理前后的吸水系数,找出给定防水处理条件下的氯离子临界含量。课题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在不同相对湿度下对混凝土进行表面防水处理,通过比较吸水系数来分析环境的相对湿度对防水处理的影响。此外,试验选用了 3 种有机硅防水剂硅烷溶液、硅烷凝胶和硅烷乳液对混凝土B (w/c=0.5) 进行防水处理,比较不同防水剂的防水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当混凝土表面的氯离子含量大于0.7%时,即使采用硅烷溶液吸收 1 小时,也已达不到预期的防水效果;在相对湿度约为50%环境下进行表面防水处理能获得较好的防水效果;用硅烷溶液吸收 1 小时、硅烷凝胶400g/m<2>、硅烷乳液400g/m<2>分别进行防水处理,相比之下硅烷凝胶获得的防水效果比其它两种要好;孔隙率越大,防水剂的渗透深度越深,表面防水处理的防水效果越明显。
其他文献
点支式玻璃幕墙柔性支承体系是一种新型的支承体系,具有通透性好、艺术感强、环保节能、施工灵活和维修方便等特点,因此决定该体系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这种新兴的
学位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并且由于水体的污染,越来越多的城市为了解决日趋尖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不得不兴建长距离的大型输水工程。为了防止供水系统因多种
预应力锚固结构因其强度高和松弛性能好而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岩土锚固、边坡护坡等工程领域当中,其主要作用是能够提高结构的刚度、承载力以及稳定性。近年来由于预应力锚固
制药废水水质成分复杂、含盐量高、可生化性差、COD含量高、色度高,是公认的难降解工业废水之一。本课题通过研究IC厌氧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的启动和运行,揭示此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的变化规律以及其与功能菌群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以期为制药废水的生物处理和系统控制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本研究主要针对IC厌氧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的启动和运行过程进行了如下研究:(1)研究了I
论文以浙江滨海大桥设计方案为例,根据技术设计图,采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CIVIL和ANSYS建立完整、详尽的全桥组合有限单元模型,旨在探讨分析自锚式悬索桥的成桥线形调
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对不等肢异形柱(L形、T形)在双向偏心受压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不等肢L、T形柱的承载能力、变形、破坏形态和裂缝开展情况。试验结果
稳态变形是指任何颗粒物体在常体积、常法向有效应力、常剪切应力、常速度时的一种连续变形状态。只有当所有颗粒都发生破坏、且都达到定向排列的完全稳定状态时稳态变形才达
本文阐述了隔震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利用地震反应谱的理论对并联基础隔震进行了分析,并对并联基础隔震、砂垫层隔震的特点和设计方法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简述
钢结构交错桁架结构体系是以钢框架结构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种可用于高层钢结构建筑的新型结构方案。国内外学者对这种体系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分析,在国外也有了不少的工程实践,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