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带状弓与水平弓的唇舌侧托槽转矩性能因素的三维有限元对比分析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cis2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影响带状弓与水平弓的唇舌侧托槽转矩性能的因素有很多,从托槽的角度考虑,托槽间距、托槽宽度、托槽槽沟大小、槽沟方向都可能造成唇舌侧托槽转矩性能的差异,研究上述因素是否是造成带状弓与水平弓的唇舌侧托槽产生不同转矩的原因,分析带状弓及水平弓与唇舌侧托槽的生物力学变化,以期为口腔正畸临床中合理选择托槽与弓丝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包含带状弓与水平弓的唇舌侧托槽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计托槽间不同间距(10mm、12mm、14mm),不同托槽宽度(2.0mm、2.5mm、3.0mm),不同托槽槽沟大小(0.018×0.025inch、0.022×0.025inch、0.022×0.028inch),不同托槽槽沟方向(唇向、舌向、水平、垂直)共11种工况,对各工况中每一组模型的同一个唇舌侧托槽(即右上中切牙托槽)的中心点施加20°的正转矩,收集每组模型中弓丝随转矩角度增加而产生的反作用力,并绘制各个工况下的转矩力矩/转矩角度的曲线图及最大转矩力值柱形图,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带状弓与水平弓的唇舌侧托槽的转矩性能。结果:1、所有工况中,带状弓与水平弓的唇舌侧托槽转矩力矩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即随着转矩角度的增加,转矩力矩逐渐增大;2、带状弓与水平弓的舌侧托槽转矩力值都大于唇侧托槽,带状弓转矩性能都高于水平弓;3、对中切牙托槽施加转矩时,水平弓丝末端产生的反作用力比带状弓丝末端产生的反作用力更大,水平弓丝末端垂直方向的位移变化较明显;4、带状弓与水平弓的唇舌侧托槽转矩力值随托槽间间距增大而减小,且在舌侧带状弓中减小最明显;5、带状弓与水平弓的唇舌侧托槽转矩力值基本随托槽宽度增大而增大,舌侧托槽的变化较明显;6、带状弓与水平弓的唇舌侧托槽转矩力值随槽沟高度的增大而稍增大,舌侧带状弓变化较明显;随托槽槽沟深度的增大而减小,带状弓的唇舌侧托槽变化明显;7、槽沟方向的变化对转矩力值有一定影响,槽沟方向向舌侧时转矩力值较大,且在舌侧弓丝上表现更明显;垂直槽沟的转矩性能均大于水平槽沟。结论:1、相同条件下,带状弓的转矩性能高于水平弓,对带状弓施加较小的转矩角度即可获得较大的转矩性能,且弓丝末端产生的反作用力较小;2、相同条件下,舌侧托槽的转矩性能明显高于唇侧托槽,对舌侧托槽施加较小的转矩角度即可获得较大的转矩性能;3、带状弓与水平弓的唇舌侧托槽转矩性能受托槽间距、托槽宽度、托槽槽沟大小以及槽沟方向的影响,其中托槽间距与托槽宽度对转矩性能的影响更明显;4、在临床实践中若想获得较大的转矩,可以选择带状弓,在托槽设计及改良上,可以增加托槽宽度、减小托槽间距及托槽槽沟深度等。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分析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骨折伤情与骨折类型,应用数字化对下颌骨髁突基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评价探讨。方法:1、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下颌骨髁突骨折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