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深圳市福田区2004-2007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康中心)基本情况,公共卫生服务情况,以及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状况的了解,分析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不足的相关措施与对策建议,为卫生行政部门及社康中心制定社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目的。二、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现场调研、专家咨询法等,先确定社区公共卫生人力的内容和范围,以福田区社康中心公共卫生人力为调查对象,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并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和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三、研究结果1.公共卫生人力状况:1.1总体概况:医生多于护士,正式职工较少,聘用或返聘人员超过一半以上。2007年,中青年卫技人员较多,20-40岁组人员合计比例达69.6%。医师中女性占一半以上,护士几乎全是女性。2004-2006年平均每家社康中心的医师数、护士数以及每万人口医师数、护士数均逐年减少。1.2人员资质:各年度中专及以下学历者占较大比例,其次是大专学历,本科学历已有一定比例,研究生学历比例较小;以初、中级职称居多,高级职称所占比例较小,士级职称占有一定的比例,无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在增加;学历中临床医学和护理专业占比例最高,其他专业所占比例较小。1.3培训情况:几乎所有的新近人员都参加了岗前培训,每人每年可接受多次继续医学教育和其他培训。截至2007年,全科医师和护士的岗位培训率分别达到62.6%和72.4%。2.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状况:一半以上的社康中心服务半径在1公里以内;服务人口中暂住人口比例大于户籍人口比例,并且流动人口占有一定的比例;一半以上的社康中心业务用房面积不足400m2;公共卫生服务设备配置不足,如目前尚未配置预防保健胎心仪等,康复器材的配置率不到20%;主要是业务收入和财政拨款,其中财政拨款较少,对公共卫生服务投入不足。四、研究结论1.福田区有效的经验及做法:1.1人才引进:开辟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建立弹性引才机制,公开招聘,并签订雇佣合同。根据工作需要返聘专业技术人员。1.2考核与激励:对雇员实施年度考核和雇佣期考核,对在岗人员实施岗位考核,考评结果与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建立教学激励机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等。1.3培养: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在职培训为主,重视外出学习培训,多层次、多样化;落实全科医师和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全员岗位培训并保障学习培训人员的待遇。2.福田区公共卫生人力的不足:人力配置数量较低,其中全科医师数量偏少,未达国家标准;公卫医师尤其缺乏;护士数量有待提高;人员素质虽逐年优化,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正式职工比例较低;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力配置标准。3.促进社区公共卫生人力发展的建议:改革和完善人员数量配置的标准,调整人员的结构,如增加全科医师,公卫医师,护士等;完善用人制度以及增加投入等以增强人员的稳定性;将个人工作的理念转向社区工作的理念,并探索建立持续性社区群体干预的素质提升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