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光谱作物生长智能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OHUA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物生产过程的精确管理是精确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思想是针对作物群体的差异实施定位调控、精确投入,以最少量的生产投入,产生最大化生产效益。其中作物生长信息的获取是作物精确管理的依据,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品质、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冠层反射光谱的作物生长信息无损监测技术是目前作物生长精确管理的关键技术,传感器作为感知信息的重要装备,成为获取作物冠层光谱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应的实用化作物生长信息实时、快速获取的传感装置,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合适的智能检测方法和易于实现的技术载体,以解决田间作物生长信息快速无损监测的瓶颈,为实现作物栽培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持。本文基于作物生长信息无损监测的理化机理,研究了光谱信息的传感原理;开发了一种以太阳光为光源,滤光片分光的多光谱作物生长智能传感器;依据作物冠层特征及光电系统测量的实际需求,确定了多光谱作物生长智能传感器的视场角和探测镜头结构参数;采用光学滤波技术提高光辐射信息输入信噪比,确保了多光谱传感器灵敏度与分辨效果;利用具有特殊光谱响应特性的光电探测器件,在560nm、710nm、720nm和810nm四个特征波段处分别对入射光和植被的反射光进行探测,并应用T型电阻积分网络搭建了微弱光谱信息放大电路;基于嵌入式开发技术,实现了多光谱信息的处理。在室内构建了多光谱作物生长智能传感器性能试验平台,对传感器的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差等静态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560nm、710nm、720nm和810nm四个波段的非线性误差分别为5.72%,3.670%,3.54%和5.51%;迟滞误差分别为2.85%,3.15%,3.15%和4.2%,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线性度和灵敏度。通过田间小麦试验,建立了多光谱作物生长智能传感器与Fieldspec Pro FR2500光谱仪间的校正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8028,0.8068,0.8185,0.89,表明模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对不同田块的试验验证,此模型的平均测量误差为5.6%,4.6%,1.40%,4.5%;对不同年份的试验验证,此模型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分别为7.87%,4.76%,5.48%和8.61%。试验结果表明,多光谱作物生长智能传感器能够较好地实现稻麦冠层反射光谱的实时在线检测;同时,该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实时性强,适用于作物生长信息的快速获取。
其他文献
筋土界面相互作用机理和方式随加筋土结构不同以及同一加筋土结构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区别,相应参数的测试方法也应不同.根据国内外筋土界面参数测试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工
<正> 膜分离技术是本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兴化工分离单元。它是在常温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或电位差为动力对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浓缩、纯化。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工业
<正>理论界和企业界大多数人认为,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困难的一个极重要的原因是国有企业现行的经营机制缺乏活力,而其根本原因在政企职责不分。十几年来的改革实践证明:政
一位太原读者致电本报,问是否出过《北京青年报》“益肾兴阳专刊”。他传来报样,果然有《北京青年报》的报头。 记者随即赶赴太原见到了这位读者手中的报纸。报纸4开4版,“
对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拉稀、脚软和共济失调症状,其后死亡,的鸭病例,进行常规诊断、动物试验,结果分离到一株细菌,命名为GDYJS-1.分离株通过生长特性、凝集试验、染色
面向网络化制造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色集合理论(TPS)递阶系统的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将TPS递阶系统分为递阶关系层和递阶推理层,递阶关系层对制造任务信息、制造资源信息
近年来,农业机械行业农机具并购动作频频。日本农机巨头久保田近期宣布,将收购美国拖拉机用农机具制造商大平原制造公司(Great Plains),这是其在2012年1月并购世界著名农机具品
目的:以"毒瘀阻络"为病机,解毒通络为治法,观察解毒通络方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 PGN)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70例患者,分为西药组,予盐酸贝那
学生处分是高校享有自主管理权的重要表现。高校学生处分权的行使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甚至影响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本文提出要重视程序控权的价值,按正当程序理念完善
随着科技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PLC技术已经日益成熟,并应用于工业控制、电子设备等各个领域,西门子PLC技术凭借自身优势在市场占有较高的威望,本文以西门子PLC技术为研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