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动力特性分析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ookie2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在国家实力不停变强的同时,却也因此产生了城镇人数大量增多、行车拥挤等诸多负面影响,而近年来地下铁路的蓬勃发展,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但也由于其所带来的振动噪声等问题越来越不能被忽视。它不仅影响行车平稳安全、旅客舒适度,同时对线路附近居民以及精密仪器设备等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因此,减振降噪已成为世界各国地铁研究中的重点。目前,我国所采用的减振降噪技术主要有浮置板轨道、梯子型轨道、弹性支撑式无砟轨道以及各种减振扣件等,然而浮置板轨道以其优良的减振降噪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各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中。  本文以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建立轨道—浮置板道床—仰拱三维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以及瞬态动力分析,重点研究道床长度、钢弹簧支承刚度及支承间距以及道床密度对结构前九阶固有频率的影响以及对钢轨、道床以及仰拱拱顶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及垂向位移的变化规律。  经过模态研究可以知道,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具有较低的固有频率,且其随道床长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随钢弹簧支承刚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随钢弹簧支承间距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道床密度增大而逐渐降低。其中道床长度对固有频率影响较大,道床密度对结构各阶固有频率的影响不是很敏感,而钢弹簧支承刚度和间距均对结构1、2阶固有频率来说敏感,而对高阶固有频率不敏感,且由于钢弹簧支承间距对结构整体刚度有影响,故设计时应同时考虑。  通过瞬态动力分析可知,钢轨、浮置板道床以及仰拱拱顶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均随浮置板长度和浮置板道床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随钢弹簧支承刚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然而随钢弹簧支承间距增大,钢轨和仰拱拱顶垂向加速度逐渐降低,而道床的垂直方向振动加速度却逐渐增大。垂向位移方面,钢轨及道床的垂向位移随道床长度、钢弹簧支承间距增加而逐渐增加,随钢弹簧支承刚度及道床密度增加而逐渐降低。
其他文献
箱形内置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是把外面箱形柱和内置钢管混凝土柱组合而形成的一种柱子,可充分发挥了钢管与混凝土良好的受力性能,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工程应用前景。钢管混凝土
行驶中的高速列车对风荷载的作用十分敏感,列车绕流问题的研究显得极其重要,其主要表现为:列车与空气的相互作用引起了一系列影响列车能耗、安全、舒适和危害周围环境的空气动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开发的无序蔓延,乡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特有的绿化景观面临严重的威胁,各种绿色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的分割和破坏。在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下,在“
本文研究当锚固支护的边坡工程荷载变化时,锚杆(索)加固的计算模型,建立锚杆加固计算时,新旧锚杆锚固体上砂浆粘结剪应力变化引起的锚固抗力关系,以及工程适用计算方法。文中根据锚
桩基础是目前土工程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深基础,这当然与它本身的承载能力高、支承刚度大、沉降量小且均匀密不可分。桩基础的作用主要是将其承受的外力作用传递给地基深处,这样
本文主要对低矮房屋在热带风暴作用下进行了现场实测及结果分析,同时对该房屋的1:10缩尺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深入研究了低矮房屋的风荷载特性,同时提出了
本文通过FLUENT软件对网格絮凝池内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不同的网孔尺寸、边壁格挡设置情况、进水流量、竖井间过水孔洞高度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并以湍动能、湍动能耗散率、涡
风积沙作为一种地质材料,有其自身的工程特殊性,在风沙地段公路路床和普通铁路路基填筑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风积沙不良的级配特性、松散的颗粒分布特性、低黏聚力的力
伴随着我国快速发展的基础交通建设,隧道工程的规模也增长迅速,截至2006年底,已建成通车3788座公路隧道,总体长度达到1841.8km,中国也成为世界上隧道和地下工程数量最多、情况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