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高校院(系)领导体制的演变、创新和完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i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执政条件下高校院(系)领导体制进行了不断探索。近6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高校院(系)不仅需要落实院(系)党组织的政治责任,还必须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建立高校院(系)更加科学的领导体制,需要从历史的经验中得到启示,更需要立足于高校内部管理的实际进行改革创新。自1999年以来,江苏省、北京市、浙江省等许多省市先后创新性地实践了以集体领导、分工合作为基础的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从而使我国高校院(系)领导体制出现了新的气象。由于种种原因,这种领导体制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需要立足高等教育的实际、遵循高校管理的规律、按照依法治校的要求进行不断完善。论文在分析我国高校院(系)领导体制历史演进的基础上,紧密结合高校管理改革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阐述了院(系)领导体制创新改革的发展方向,揭示了院(系)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合理性及其前景,研究了进一步完善院(系)领导体制的对策与建议。在系统研究院(系)领导体制相关问题中,重点探讨了构建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着力点;集中讨论了党组织在院(系)管理中的职能定位以及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主要途径;结合梳理院(系)领导体制创新实践出现的问题,就有效构建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我国高校院(系)的功能定位及党政组织机构设立情况,并对高校院(系)领导体制的有关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概括性阐述,从宏观和微观上论述了探索高校院(系)领导体制的现实意义;第三部分结合史料和有关教育文献梳理了建国以来我国高校院(系)领导体制的探索历程,并总结出五个历史阶段,详尽分析了影响我国高校院(系)领导体制演变发展的四大因素;第四部分以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背景,论述了院(系)领导体制创新实践的三个理念,即:共同负责、依法管理和以人为本。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有关省市在高校院(系)领导体制所做的探索实践进行了评述,具体阐述了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内涵、特点以及与其他领导体制比较的优势,揭示了院(系)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合理性及其前景,提炼概括了目前高校院(系)领导体制创新实践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第五部分重点研究了完善高校院(系)领导体制的对策与建议,集中阐述了实施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不可回避的党政耦合、核心保证、共同负责、素质建设、运行保障五个工作机制。
其他文献
针对现阶段普通高校尤其是新升本高校计算机专业生,在基础理论课堂的听课效果不佳,在实践操作课堂的效率不高的现象,文章提出了基于成果导向型的计算机模块化项目教学模式,结
事前风险防范是前提$$ 风险防范工作要把隐患当做案件来处理,一旦出现了隐患可提前进入责任追究处理程序,要立即追究具体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间接责任人的责任,以达到彻底消
报纸
当今西方修辞文化有关隐喻的一种最新理论主张,不再把隐喻单纯当作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而是把它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通过对“相互作用理论”(interactiontheory)和
党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力度前所未有,同时反腐败也赢得了老百姓广泛赞誉和支持,但也有人持有异议,这种质疑声音是对共产党反腐败的政治意义缺乏深刻认识和理解,中
战后六十多年来,台湾地区人口发生较大转变。战后初期台湾处于人口转变的起步阶段,1961年至1975年是台湾传统人口转变的关键阶段,至1985年完成了传统人口转变历程。1985年台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分别是“美国高等舞蹈教育的发生”这一历史现象,与“美国高等舞蹈教育之母”玛格丽特·道布勒这位历史人物的舞蹈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目标则是弄清“两个本
如果说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要夯实基础,在"细"上下功夫的话,那么第二轮复习就应该在"巧"上作文章。本文作者主要结合2008—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分析,以及自己的教学
文中所提出的采用基于ZigBee无线设备的远程控制系统可以优化街道照明系统的管理效率.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接口和控制架构, 可实现更高效的路灯系统管理. 使用传感器组合来控制
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和比刚度高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及电子等行业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耐热镁合金的开发研究成为镁合金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含Si耐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