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骨科的吸水率对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lqw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可持续发展对建筑业的要求,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再生骨料混凝土能很好地解决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再生骨料是将废弃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部分或全部替代天然骨料混合形成的。再生骨料的吸水率是其相对于天然骨料最重要的特征,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对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首先,研究了再生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水灰比的条件下,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粘聚性、保水性增强,混凝土强度呈现上升的趋势。   其次,研究了再生骨料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水灰比的条件下,再生骨料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力学性能有不同的影响。对于C60,各龄期的再生混凝土强度均低于相对应的普通混凝土;对于C40与C20,各龄期的再生混凝土强度均高于相对应的普通混凝土。研究结果还表明,再生骨料的压碎值和吸水率分别是决定高强再生混凝土与中低强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   最后,研究了不同吸水率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微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水灰比的条件下,再生混凝土的强度高于普通混凝土,高吸水率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高于低吸水率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结果还表明,再生骨料-水泥石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大于天然骨料-水泥石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高吸水率再生骨料-水泥石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大于低吸水率再生骨料-水泥石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对上述现象的机理进行了剖析,认为再生骨料-水泥石界面过渡区分布大量孔隙,一部分拌合水被吸附到了这些孔隙内,使得再生骨料-水泥石界面的水灰比降低,界面得到强化。   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再生骨料的吸水率是决定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的理念,以期为制定再生混凝土应用的技术规范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生土结构房屋作为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在我国广大农村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具有绿色环保、生态节能、经济适用且可就地取材等一系列优点,研究其墙体的承载力对该结构的设计及建造具
网壳结构良好的力学特性及形式各异的外观造型使它们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标志。大部分专家和学者着重研究球面网壳、椭圆抛物面网壳等正高斯曲率网壳,使这类网壳
我国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处,自古以来地震发生较为频繁,地震区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是农村,砌体结构仍然是建筑结构的主体,且遍布地震区。由于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较
近年来,随着钢产量的增加,钢结构构件的形式也逐渐趋于多样化,箱形截面构件在两个主轴方向都有很好的抗弯刚度和抗扭刚度,以及楔形构件具有截面变化与内力变化相适应的优点等,被广
筑巢轻钢桁架梁由蝶形连接件充当腹杆,通过自攻螺钉将作为上下弦杆的两根镀锌空心薄壁矩管连接而成。工程实例表明,该桁架梁正常使用阶段刚度较低,已建建筑物中很多窗梁和门
减沉桩基础是按沉降控制思想设计,根据基础的沉降控制值来确定桩数和桩长的一种桩基础。相比按传统方法设计的桩基础,减沉桩基础具有明显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具有自重轻、超载能力强、施工速度快、维护方便,且可工厂加工等优点,在多种桥梁结构形式和不同跨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构造复杂、应力集
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51078082)为依托,对砂土中根式沉井的竖向承载机理进行了研究。  从目前的现场试验和研究成果来看,根式沉井具有竖向承载力高、变
自密实堆石混凝土(Self-Compacting Rock-filled Concrete)是指利用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的高流动、抗离析性能好等特点,采用大粒径的块石作为骨料堆积入模
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直接影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给正在使用和将要投入使用的建筑物带来巨大安全威胁,因此,建筑物发生火灾后的可靠性分析鉴定就显得十分重要。钢筋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