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取10周的体育舞蹈作为干预方式,探讨体育舞蹈对压力反应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学校课程的设置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本研究采用纵向追踪研究,使用心理测验法,选取北京市非体育专业普通大学生96名参与实验,其中体育舞蹈组64名(19.98±1.363岁,男11名)为实验组,导引养生组32名(19.03±.861岁,男9名)为对照组。实验材料为《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量表》、《自卑感量表》,采用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所有数据使用PASW 18。0软件包和Excel 2007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0周的运动干预,《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量表》中“负性情绪”和“焦虑”维度的时间×运动项目交互效应显著;“学习无序”维度的时间×运动项目交互效应也显著,但方向与假设相反:“不佳生理”、“消极自我”、“不佳人际关系”,以及“不佳睡眠”维度,干预前后未见显著变化。结果提示体育舞蹈虽未整体减轻大学生的压力反应,但却使其“负性情绪”和“焦虑”产生了积极的减缓作用。经过10周的运动干预,大学生《自卑感量表》中“社交自信”维度的时间×运动项目交互效应显著;而“自敬”、“学习能力”、“外貌”,以及“体能”维度未见显著变化。结果提示体育舞蹈虽未整体降低大学生的自卑感,但却有效提升了其社交自信。本研究进一步检验了“社交自信”在体育舞蹈和压力反应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社交自信在体育舞蹈与大学生负性情绪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社交自信在体育舞蹈与大学生焦虑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为期10周的体育舞蹈运动,对社交自信、负性情绪、焦虑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体育舞蹈相对导引养生组而言具有明显的项目优势,且均在第五周的时候,干预效果最好。体育舞蹈既可以直接改善大学生的负性情绪,也可以通过改善大学生社交自信减少其负性情绪,降低焦虑。建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多开设各种形式的体育舞蹈课程,尤其是针对压力反应较大、自卑感较强的学生。后续研究中应继续探讨影响压力反应的心理机制和更多的干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