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成为一种日益市场化、多样化和复杂化的重要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也就成为关系企业发展,特别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劳动及劳动文化的认识发生了巨大改变,劳动除了作为谋生的基本手段外,还融入了道德、情感、心理、精神等因素。因此,劳动关系作为一种经济利益关系,不仅是一种社会关系和契约关系,更是一种广义的文化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与运行状态,受着组织文化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发展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不仅要完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还要达到文化上的认同,文化认同是劳动关系稳定和谐的基础与根本所在。但在以往的研究中更多的集中在经济、法律、社会管理层面,文化研究往往被忽略。本文在综合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力图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讨。首先回顾组织文化认同、和谐劳动关系等相关理论,根据我国转型期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特点和劳动关系特点,将劳动关系界定为广义的文化关系,对应广义组织文化,两者相互对应,为后文做铺垫:在详细了解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组织文化三层次理论与劳动关系评价理论有效地结合起来,利用大量的调查问卷及访谈,建立基于组织文化的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探讨和谐劳动关系的文化机制和劳资双方这两大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并参照影响组织文化认同的因素理论,尝试从文化认同这一独特的视角,归纳和总结出实现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社会文化、组织文化、个体文化这三条文化路径;最后,选定一家企业进行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的实证研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可实现的文化管理对策。总之,发展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从文化的层面加以考虑,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化评价、诊断、分析和调节的方法,在劳动伦理、职业道德、价值观、工作责任和信念、心理契约等诸多伦理方面互相协调,并在企业全体成员之间达成共识,依照组织文化自身特有的实践及劳动关系的运行规律去规划和建设,为我国劳动关系文化管理提供现实数据依据,也为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