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育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yu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最初是由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的。在中外美学史上,有许多美学家都十分重视美育对儿童全面发展的作用。本文从中西方美育概念的提出、儿童美育概念、儿童审美心理、儿童美育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回到现实,论述当代儿童美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现实生活和艺术领域进行儿童美育的具体做法。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从席勒美育概念的提出到当代美学家对儿童美育的界定。从对文献分析中,总结出儿童美育的概念:儿童美育就是结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在现实生活和艺术领域中,通过事物的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儿童,从而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第二章,对研究儿童美育的基础——儿童的审美心理进行研究。首先从儿童与成人的审美心理对比中,论证了儿童审美心理与成人审美心理的不同。进而也说明了研究儿童审美心理对儿童美育研究的必要性。儿童审美心理的研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儿童具有发展审美能力的生物学潜质。研究表明,儿童的审美能力来源于遗传得来的普通感知能力。二是儿童感性的思维方式占主导。儿童的年龄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在儿童阶段,感性思维是他们的主要思维方式。三是儿童的审美具有阶段性特征。以陈鹤琴的儿童绘画理论为例来论述儿童的审美心理具有阶段性特征,我们在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时,要根据儿童自身的发展来定,而不是依据成人的要求来定。四是儿童“泛灵论”的审美倾向。儿童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自身的经验出发,从自己的心灵出发与对象进行积极主动的对话。第三章,论述儿童审美必须遵循的原则。大体有三个原则:首先是自然性原则。自然性原则就意味着儿童美育要尊重儿童的趣味,尊重儿童的天性,给儿童自由发展的空间。其次是直观性原则。由于儿童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理解能力较差,对于较复杂的审美现象,他们不容易接受,我们必须把对象很直观地呈现给儿童,让他们形象地、直观地去接触各种各样的美。最后是个体性原则。由于儿童的审美心理有阶段性特征,因此,在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时候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因素、性格因素等。第四章,通过对儿童美育理论的论述,引发对当代儿童美育中存在问题的思考。由于我们国家曾实行长期的应试教育机制,加上在儿童美育过程中不了解儿童的审美心理,导致在当代儿童美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没有看到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儿童在审美活动中的心理活动来促进其发展,从而忽视了审美教育自身的独特价值,忽略了儿童的直觉、幻觉等感性能力的培养,忽视儿童自身的审美感知与情感体验,忽视儿童与艺术文本所进行的平等的心灵对话等等,这些问题使儿童审美教育呈现非审美化的现象。针对这种状况,文章考察和探究了在现实生活和艺术领域进行儿童美育的具体内容。
其他文献
在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乙肝两对半)典型模式的临床意义已有共识.
行政立法体制,是一个国家立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立法权、行政立法权运行和行政立法权载体诸方面的体系和制度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其核心是关于行政立法的体系和制
患者,男,44岁。以胸闷,上腹胀满6个月,晕厥5h为主诉就诊。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胸闷、心悸,上腹胀满。无胸痛、晕厥。UCG示:右心房占位病变,心包积液。转诊于某院心衰病房,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HSP)相关发病因素.方法对所观察121例HSP患儿,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血过敏原测定等方法寻找发病诱因,根据临床分型,分析相关发病因素.结果在HSP患儿中,发
19世纪西方美术在人类美术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无论从观念、形式、技法,19世纪的西方美术都为其后继者开启了先例,做出了榜样,比如说,这一方面的杰出代表是批判现实主义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 multiple osteochondroma)亦称多发性外生骨疣,骨干端连续症,遗传性畸形性软骨发育异常症等,是一种累及软骨化骨的以骨骼系统多发性外生性骨疣为
我在台湾念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是军人子弟,他的父亲退伍后以务农为生,日子过得很辛苦。但他家的桌子总是擦得一尘不染。而他的孩子,尽管一身旧衣洗得发白,却永远穿戴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最近偶尔忆起童年往事,念及他家那极尽简朴的陈设,窗明几净,堂堂正正,我才赫然想起,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清贫”。  清贫,也就是贫而不贱,且有一股自重自尊的清气。这种人穷则穷矣,然绝不容人轻视贬抑半分,不食嗟来之食,不以媚
目的探讨氨苄青霉素联合庆大霉素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对在2001年3月至2002年2月1年之中无术前感染的急诊剖宫产病人,给予氨苄青霉素1.0 g肌肉注射,1日2次,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