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Pep修饰环境响应型阿霉素脂质体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015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蒽环类化合物,阿霉素(DOX)可抑制RNA和DNA的合成,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但是,由于缺乏肿瘤靶向性以及严重的毒副作用,例如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肾功能损害以及剂量依赖性心脏毒性,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严重限制。为了增强DOX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其毒副作用,研究人员针对多种形式的载DOX纳米系统进行了研究,例如脂质体、纳米颗粒和聚合物胶束等,其中以脂质体相关的报道最为广泛。此外,聚乙二醇分子可以在脂质双层周围形成水层,修饰后隐形脂质体可以显著延长血液循环时间,进而提高药物的递送效率。菌肽(GNPep)是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多肽,含有基质金属蛋白酶可识别、切割的氨基酸序列,利用其对脂质体进行修饰,可以实现药物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快速释放,提高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本文以PEG与菌肽为原料合成了功能性聚合物,利用其对脂质双分子层进行修饰,以脂质体为载体,DOX为模型药物,构建了酶敏感的阿霉素脂质体。采用薄膜分散法进行了脂质载体的构建,以粒径、多分散系数为指标进行了脂质体的表征。通过激光共聚焦试验研究了阿霉素脂质体在肿瘤球中渗透情况;通过活体成像技术考察了其在动物肿瘤模型中生物分布;借助原位肿瘤动物模型,评价了载药脂质体的抗肿瘤效应。结果显示阿霉素脂质体可以实现在基质金属蛋白酶高表达环境下的药物释放,同时发挥抗肿瘤作用。第一部分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目的:合成酶敏感的功能性聚合物,构建菌肽修饰的酶敏感阿霉素脂质体。方法: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将菌肽与PEG偶联,合成功能性聚合物,利用其对阿霉素脂质体进行修饰,制备了基质金属蛋白酶敏感的功能性脂质体,并以粒径、多分散系数、电位为指标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阿霉素脂质体粒径在116-197 nm范围内,分布较均匀(PDI<0.2)。结论:本部分制备的脂质体粒径及分布符合后续试验要求。第二部分脂质体渗透能力评价目的:建立MCF-7三维细胞球模型,考察脂质体的肿瘤球渗透作用。方法:构建MCF-7三维细胞球模型,设置不同的酶浓度,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药物的渗透情况。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阿霉素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加入外源性胶原酶后,渗透至肿瘤球中心区域。结论:酶敏感制剂可以实现基质金属蛋白酶刺激响应性药物释放,并渗透到肿瘤球的内部。第三部分脂质体体内分布研究目的:构建皮下肿瘤裸鼠模型,研究阿霉素脂质体在动物体内分布情况。方法:采用DIR以及SCA对脂质体进行荧光标记,通过尾静脉注射至动物体内,在不同的时间点采用活体成像技术观察制剂在动物体内分布情况。结果:在皮下肿瘤动物模型的肿瘤部位观察到脂质体的滞留。结论:酶敏感脂质体可以实现在肿瘤部位蓄积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高表达的条件下响应性药物释放。第四部分脂质体体内药效学和安全性初步评价目的:构建原位肿瘤模型,考察酶敏感阿霉素脂质体的肿瘤增长和肿瘤转移的抑制效果,同时进行体内安全性方面的初步评价。方法:构建4T1原位肿瘤模型,动物随机分组后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游离DOX、普通制剂(PEG-LP-DOX)和酶敏感制剂(PEG-G-LP-DOX),监测给药后肿瘤体积以及体重变化;给药结束后进行血生化分析和组织病理学分析;对肺组织结节数进行统计,评价不同制剂的抗肿瘤转移能力。结果:相比游离药物和普通脂质体组,酶敏感脂质体组(PEG-G-LP-DOX)体现出显著增强的肿瘤增长抑制能力和抗肿瘤转移效果。酶敏感制剂给药组血生化分析各项血液指标无异常升高,组织切片无明显病变,肺结节数目明显减少。结论:本课题构建的酶敏感脂质体(PEG-G-LP-DOX)表现出较强的肿瘤增长和肿瘤转移的抑制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体内安全性。
其他文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指的是除酒精及其他明确的损伤肝脏因素所致的,以肝细胞内过度脂肪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NAFL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当今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流行病学显示NAFLD的全球患病率为25%左右,截至2018年,NAFLD在我国的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随着多药耐药结核菌株的出现及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结核病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1]。利福喷丁(Rifapentine,RPT)是脂溶性长效利福霉素类抗生素,其体外抗结核杆菌作用比利福平强2-10倍,尤其对生长期内的结核分枝杆菌杀菌作用更强[2]。但利福喷丁难溶于水,对光敏感,稳定性差,且目前临床上多为口服的RPT
常规的癌症化疗干预易导致药物分子的全身分布,进而对人体正常组织产生强烈的毒副作用。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可将药物分子特异性的递送至肿瘤部位,减少药物分子在正常组织器官中的泄露,降低毒副作用,增强治疗效果。肿瘤微环境(TEM)为肿瘤的生长提供良好且复杂的生存环境,有利于肿瘤的生长、侵袭及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类在肿瘤微环境中高表达,在正常组
目的:近年来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出现后呈大幅增长趋势,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CREC)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通过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确定CREC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
氨磺必利是一种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用于治疗以阳性症状或阴性症状为主的急性或慢性精神分裂症。其溶解度低,几乎不溶于水,具有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属于BCS II类药物。本课题旨在使用固体分散体技术改善氨磺必利的低溶解度,在此基础上,制备一种拥有良好崩解性能的口崩片,并对其进行质量研究和稳定性考察。第一部分氨磺必利固体分散体的制备目的:筛选出合适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与用量,制备无定型固体分散体改善氨
药物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其生物利用度,最终取决于药物分子的溶解度,药物的溶解度是在全身循环中达到所需药物浓度以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参数之一。由于水溶性差,目前有超过90%的亲脂性候选药物无法上市,因此本试验选择了四种水溶性差的药物:吲哚美辛、布洛芬、核黄素、茶碱作为模型药物,以精氨酸、葡甲胺、烟酰胺、尿素、甘氨酸、水杨酸钠为助溶剂。通过相溶解度研究了每一种助溶剂对每一种药物的助溶作用,筛选出对模型药物助
第一部分Glytrexate的溶解度、稳定性、药动学及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本研究首先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Glytrexate在不同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为后续各项研究中样品储备液的配制奠定了基础。结果显示,相较于其他溶剂,Glytrexate在水溶液中溶解度最高,其次是甲醇。之后开发并验证了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高效液相色谱联用串联质谱方法(LC-MS/MS),用于研究Glytrexate的稳定性、
目的:聚乙二醇化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PLD)是外层为聚乙二醇化修饰的双脂质层,中心为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分子水性核心的化疗药物。相较于传统蒽环类药物DOX,PLD可显著降低心脏毒性、脱发、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可提高患者依从性。但其引起的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HFS)发生率随着剂量的增加
治疗药物监测是个体化治疗的主要手段。随着个体化治疗的开展,临床药学工作者需要对大量的临床样本与越来越多的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因此分析方法的耐用性、可靠性就是分析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血药浓度监测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有蛋白沉淀法(PPT)、液液萃取法(LLE)和固相萃取法(SPE),但是这些方法往往需要多步操作,复杂的操作步骤会增加测量结果误差。对于一些细胞毒性药物的监测,复杂的操作步骤增加分析
目的:旨在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不对称皮层静脉征(Asymmetrical cortical vein sign,ACVS)的发生率及其与卒中病因分型、梗死灶体积大小和早期功能改善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收集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完善颅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