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吸波材料在民用和军事领域的研究都得到了广泛关注,对于具有“薄、轻、宽、强”新型电磁波吸收材料的开发与吸波机理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氧化镍作为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由于其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良好匹配性,在吸波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氧化镍的介电损耗和磁损耗都相对较弱,需要跟高导电碳材料进行复合,才能进一步提高吸波性能。其中生物质多孔碳材料具有来源丰富、环境友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吸波材料在民用和军事领域的研究都得到了广泛关注,对于具有“薄、轻、宽、强”新型电磁波吸收材料的开发与吸波机理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氧化镍作为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由于其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良好匹配性,在吸波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氧化镍的介电损耗和磁损耗都相对较弱,需要跟高导电碳材料进行复合,才能进一步提高吸波性能。其中生物质多孔碳材料具有来源丰富、环境友好、比表面积大、密度低以及多孔结构等优点,在吸波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及应用。本论文着眼于获得性能优良的生物质多孔碳复合氧化镍吸波材料,对不同生物质碳源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氧化镍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以及影响吸波性能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及获得的结论如下。(1)通过“研磨混合-活化”工艺和“溶液混合-活化”工艺制备了生物质多孔碳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溶液混合-活化”制备的多孔碳材料具有更小的颗粒尺寸,碳材料的孔洞结构更为丰富,活化效果更好。提高活化温度、延长活化时间可以获得更好的活化效果。(2)通过“碳化-活化”工艺与一步直接活化工艺制备了生物质多孔碳材料。直接活化碳的石墨化水平、比表面积、孔洞结构以及介电性能均与传统活化工艺制备的碳水平相当。(3)以核桃壳、松子壳和松花粉为碳源制备了生物质多孔碳,并与氢氧化镍和氧化镍进行了复合。通过改变镍源和生物质多孔碳的配比,制备了不同的生物质多孔碳/氧化镍复合材料。与生物质多孔碳复合以后,氧化镍的导电性能和介电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材料在电磁场中的极化作用得到增强,从而改善了材料的吸波性能。(4)以松花粉为碳源制备的生物质多孔碳/氧化镍复合材料具有互相连接的疏松多孔结构,氧化镍纳米片均匀分布于碳材料表面及孔洞中。复合材料的颗粒尺寸较小,介电常数适中,具有最佳的微波吸收性能。复合比例为0.1-1.0的生物质多孔碳/氢氧化镍复合材料,厚度为2.0 mm时,最大吸收峰值可以达到-42.6 dB,有效吸收带宽为3.52 GHz;厚度为2.4 mm时,最大吸收峰值为-38.3 dB,其有效吸收带宽高达5.52 GHz。煅烧后的生物质多孔碳/氧化镍复合材料同样具有最佳的微波吸收性能,最大吸收峰值可达-52.64 dB,有效吸收带宽可达4.88 GHz。
其他文献
目的:在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中,初步探讨鞭毛素蛋白(Flagellin,FliC)与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联用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内实验中,用小鼠乳腺癌4T1细
通过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对8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境状况进行了测量,并运用T检验、协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旨在验证不同体育项目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境状况
教育或教学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但我们常常只关心认识的结果,想要通过这种认识活动获得更多的知识,并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学习的主要任务
目的研究消癌解毒方抗乳腺癌细胞的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显微镜观察MDA-MB-231细胞形态,MTT法考察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
目的:探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B族维生素对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68例急性GBS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红外偏振成像技术根据物体偏振特性的差异,增强了图像的对比度,能更好地区分目标物和背景。因人眼对灰度图像的敏感程度低于彩色图像,需对红外偏振图像进行伪彩色处理。针对现有的红外偏振图像伪彩色技术需要对采集到的偏振图像解算与伪彩色处理后进行标量的、非动态的显示这一现状,本文展开了对动态红外偏振成像的伪彩色显示技术研究。基于三色CCD的成像原理,确定了动态的红外偏振成像伪彩色显示系统方案。分析红外偏振成像
为探讨新疆绵羊系统进化与起源,本文测定了新疆10个羊品种的Cytb序列,并进行了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这10个地方绵羊共有37种单倍型,60个多态位点;单倍型多样度为0.785±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失能老人数量持续增加,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就目前我国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模式而言,均存在着若干亟需解决的问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可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或免疫介导的神经系统疾病。本文对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进行综述,研究表明IVIG是一种相
目的探讨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ian-Barre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2月—2017年4月就诊的Gu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