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文学,寻根文学异军突起,一时之间成为了主流,无论是在理论的倡导还是作品的实践方面韩少功都成为了寻根文学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寻根文学时期的韩少功小说有了以往不同的特点:朦胧,模糊,似是而非,笔者认为当我们再重新审视寻根文学以及1985年之后的韩少功小说时,这种朦胧与梦幻的文学审美才是寻根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和价值,因此本文就试图去探讨韩少功小说所呈现出的这中梦幻色彩。这种特点在本文中笔者总结为“梦叙事”。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导言,论述梦叙事问题提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章梦叙事的表现形式及表达功能;第二章梦叙事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第三章梦叙事的成因及发展变化;结语部分对韩少功梦叙事给予文学史意义上的定位。第一章详尽描述梦叙事的外在形态,分为显性表现形式,隐性表现形式。显性梦叙事是指以回忆、预见、淡忘等文本内容的指涉使小说呈现梦幻色彩。隐性梦叙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修辞技巧使叙事呈现梦幻色彩。变形的人物,荒谬的情节,变异的时空,奇诡的语言,“归去来”的文学母题是梦境的内容展现;并置性叙事,回环性叙事,叙事视角的变态化等杂糅方式使文本呈现“似真似幻”的梦境特点。第二章深入挖掘梦叙事的内在指向,梦叙事最终要揭示的是人类社会的集体无意识,也体现了韩少功“人生如梦”的世界观。第三章寻根究底梦叙事的成因,从作者自身以及外在社会环境出发寻找到韩少功的怀疑,不确定等心理特点的形成。探索寻找梦叙事的变化发展,《马桥词典》中释梦部分预示着“梦叙事”的式微,《暗示》中对民间生活美的追寻说明了“梦叙事”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