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空气填充术在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进行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治疗的患者共69例接受常规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惰性气体(SF6)填充组,B组为消毒空气填充组,其中A组30例,B组39例。统计分析对比两组中患者裂孔的闭合率、裂孔闭合形态、黄斑厚度、术后视力、白内障进展、气体吸收时间。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1月、2月、6月进行复查。结果:1、术后视力:A组中视力提高18例,视力无提高6例,视力下降6例,B组视力提高23例,视力无提高10例,视力下降6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3,p<0.801)。2、黄斑厚度:A组术前黄斑厚度317.23±61.04μm,术后黄斑厚度280.83±31.42μm,B组术前黄斑厚度303.30±62.18μm,术后黄斑厚度253.05±36.63μm,其中B组手术前后黄斑厚度的变化较A组更加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眼压:A组术前眼压14.92±3.41mmHg,术后眼压15.01±3.68mmHg,B组术前眼压14.67±3.16mmHg,术后眼压13.25±2.57mmHg,A组术后眼压较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2,p>0.05),B组术后眼压较术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42,p<0.05)。4、气体吸收时间:A组气体完全吸收时间31.10±3.20天,B组气体完全吸收时间8.54±1.74天,B组气体完全吸收时间较A组相比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裂孔闭合率:A组为90%(27/30),B组为89.74%(35/39),两组裂孔闭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2)。6、闭合形态:A组中U形闭合19例、V形闭合6例、W形闭合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56,p>0.05),B组中U形闭合25例、V形闭合7例、W形闭合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8,p<0.05)。7、白内障进展情况:A组半年内白内障手术率为76.92%(10/13),B组半年内白内障手术率为19.23%(5/26),B组半年内手术率较A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88,P<0.01)。结论:与惰性气体(SF6)填充组相比,消毒空气填充组也可以获得较高的裂孔闭合率、良好的裂孔闭合形态以及良好的术后视力。与此同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围手术期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