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王太后与东汉外戚政治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bao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戚专权是东汉历史上政治发展的一大特点,其对国家政治影响力之大,在我国两千多年帝制史中是十分少见的。外戚政治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西汉武帝以来豪强地主阶级逐步崛起,至东汉初年,其政治影响力已然处于极高的位置,东汉政治便是基于刘氏宗族与豪强地主相结合的产物,在这种豪族共同体的态势下,皇权政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婚姻作为豪族与皇权相结合的重要媒介,其代表之地方势力足以左右局势,因而关于东汉政治史的研究,尤其是东汉外戚政治的研究也就必须述及皇室的婚姻关系。以皇权之婚姻关系来看,藩王太后处于皇权婚姻关系之次要地位并不受人们重视,然而在两汉不同的社会阶层背景下,他们又显现出不同的地位与特点。东汉藩王太后模式的创建实则是光武帝面对功勋豪佑势力而采用的特殊创举。在藩王太后模式的运用下,藩王招纳宾客与地方豪强联络紧密,并最终导致了永平年间的“诸王之乱”。另一方面,东汉多外藩入嗣,藩王与藩国内部外戚之联系也直接为东汉外戚专权的形成提供了基石。概而言之,这一系列的因素共同造就了东汉外戚政治的常态化。
其他文献
二战前拉美日裔的同化与融合程度较低,本文试图以秘鲁和巴西的日裔群体为例,分别从日裔群体本身和接纳国社会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二战前制约日裔同化与融合的诸因素。从日裔群体本
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她所实施的教育政策一方面继承于前代,另一方面又展示了她自己的特色。清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在清
汉朝建立之初,新旧交替,百废待兴,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央对地方是如何管理的呢?国家与基层社会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本文正是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特别是大量竹简
清代,铜政是政府集铜矿开采、收买、运输、造币的系统经济行为。它在康熙、雍正时期开始起步,乾隆朝达到繁荣,道光、咸丰时期逐步衰落,同治、光绪时期出现短暂的复兴后又一蹶不振
陈范是旧中国的一位绅士,他早年追求的是读书求仕的生活,在多次落榜后,捐资买了个知县的头衔,就任江西铅山知县。他与上司关系不睦,终因一场教案而落职。后来,他到了上海,买下《苏报
本文以顺治十年颁布的《辽东招民开垦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认为招垦例的颁布是出于恢复东北经济的目的,但是它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直到顺治十八年,张尚贤还在奏折中用“
本文从论述因果报应说与佛教中土化的关系入手,以期更深入地认识中国思想史,全文内容结构安排如下: 引言部分分析学者对因果报应和佛教中土化关系的研究,分析其不足,阐明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