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清抗缪勒管激素(AMH)水平与免疫性不孕症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1)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于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门诊就诊的不孕症患者500例及孕前查体者210例,其中将不孕症患者根据不孕因素进行分组,其中因免疫因素导致不孕者35例(免疫因素组),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者250例(输卵管因素组)、因内分泌因素不孕者165例(内分泌因素组)、因子宫因素导致不孕者50例(子宫因素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AMH值,比较各组之间AMH的差异;并分析AMH与不孕抗体{抗精子抗体(As Ab)、抗心磷脂抗体(Ac Ab)、抗子宫内膜抗体(Aem Ab)和抗卵巢抗体(Ao Ab)}之间的相关性。(2)另选取因输卵管因素初次行IVF的患者48例,以IVF中获卵数为分组依据,分为低获卵数组共3例为A组、正常获卵数组共22例为B组及高获卵数组共23例为C组,检测其AMH值、不孕抗体、基础内分泌{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B超相关指标{基础窦卵泡数(AFC)、卵巢体积、间质动脉收缩期峰值(PSV)及阻力指数(RI)}及妊娠结局{促性腺激素(Gn)用量、获胚数、临床妊娠率},比较各组之间AMH、不孕抗体、基础内分泌、B超相关指标、妊娠结局及一般资料等之间的差异,并分析AMH与不孕抗体及其他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内分泌因素组与孕前查体组、免疫因素组、输卵管因素组、子宫因素组之间AMH测定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免疫因素组不孕抗体与其它三组之间的有统计学差异,且不同年龄段下AMH患者之间的不孕抗体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IVF患者三组(低获卵数组、正常获卵数组和高获卵数组)之间一般资料(年龄、BMI等)及不孕抗体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IVF患者三组之间AMH、FSH、AFC及妊娠结局(Gn用量、获胚数、临床妊娠率)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5)IVF患者三组之间卵巢体积、PSV及RI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6)AMH与获卵数、AFC、卵巢体积、获胚数、临床妊娠率呈正相关;与D2天的FSH呈负相关;与PSV、RI、不孕抗体无相关性。结论(1)血清AMH水平与内分泌性不孕症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2)不孕抗体水平的增高与免疫因素不孕症患者有关,但各组患者不孕抗体与AMH水平无相关性;(3)在IVF患者中,AMH与获卵数、获胚数、临床妊娠率等相关;与不孕抗体无相关性。